中国农业电商发展现状

如题所述

首先,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初步建立。我国早期有关农业的网站并不具有进行电子买卖的作用和功能,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传递农业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以及人才培养信息等,其并没有商业化的特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领域贸易的商业化,农业网站也进行了一定的商业功能开发,使之承担了一定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角色。近些年农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市场理念也逐渐在农村普及开来,而且随着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具备了基础,这就催生了专业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兴建。
其次,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始由注意力经济向购买力经济转变。目前许多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其前身是农业信息服务网站,本身并不具备商业目的性,因而在转变为电子商务网站之初,其将首要目标定位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增加网站流量而非如何获得盈利,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大多数农业商业网站往往重视网站的新、全和奇的特点,其往往打出“中国最大”、“全国第一”的口号,以期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流量,但市场和网民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其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不被人所知,其价值也没有发挥出来,整个网站的资源也就白白浪费了。在经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后,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对自身进行一定的营销宣传,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活动放入市场经济之中,进行市场化运作,追求网站的实际买卖交易数量的变化,这种努力使得一些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在特种农产品以及经济作物的销售上实现了盈利,这种结合是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的一次成功尝试,也奠定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与市场结合的发展途径。
最后,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较快,大众化程度也较高。可以说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起步还是较为成功,发展速度较快。电子商务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具有购买力的群众,因此电子商务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网络技术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网络技术得到普及。人们只有普遍掌握了网络技术,才有可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完成交易活动,因此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要着眼于大众,致力于让大众更多接受和使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息化落后。相对于城市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还较为落后。首先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国网络建设起步较晚、设施落后,这也就使得整个网络设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农村地区正是网络覆盖十分薄弱的地带;其次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不愿将有限的财力投放到农村基础网络建设之上;最后,我国农民中能够使用互联网并通过其获取农业信息的农民数量有限,据调查统计显示,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农业市场以及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不足百分之一,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还属于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
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我国涉农网站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站过于集中,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涉农网站属于政府建立,而基层农业站点建立网站数量不多;二是网站存在信息重复、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大多数政府下属的农业网站都注重服务信息的建设而很少开发其商务功能;三是存在信息发布、传输滞后的问题,由于大部分涉农网站由政府管理,其更新速度较慢;四是这些涉农网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其服务信息对农业产品的季节性以及地域性关注不足,并不能为本地农业发展提供有效信息,与农业生产实际脱节。
电子商务品牌的信誉度差。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以及监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助长了网络犯罪、诈骗等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出现,这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不高,继而也影响到了人们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信任。根据相关互联网调查显示,网民选择网络购物主要考虑网络的知名度与信誉好坏两个因素,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品牌信誉是吸引更多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目前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几家较为成熟的电商平台外,其他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往往受到成本、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而没有参与到信用体系的建设上,这就使得交易双方缺乏信誉的保障,而一旦交易出现问题,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往往是将责任推给交易双方,这种做法使得消费者更加不信任电商平台,造成了大量用户的流失,最终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