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字的 一词多义 古文里的 越详细越好

如题所述

是字古文里的解释有15种,具体如下:

1.对;正确(跟“非”相对)。

2.认为正确。

3.表示答应的词。

4.姓。

5.指示代词。

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

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

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

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

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

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

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

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

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是非[shì fēi] 

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

2.总是[zǒng shì] 

永远地;无例外地。

3.可是[kě shì] 

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大家虽然很累,~都很愉快。

4.不是[bù shi] 

过错;过失;缺点。

[bù shì] 

对判断词“是”的否定。

5.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你想参加,我可以当介绍人。这事~他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别人,事情恐怕就办不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2

1、对;正确。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迷途还不算远,觉察到今天的正确,昨天的错误。

2、认为……正确;肯定。

《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把自己的见解总看成是正确的,而把别人的见解总看成是错误的,这是世俗共同的毛病。

3、这;这个;这样。

《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

译文: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4、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译文:所有的花都开了,但是牡丹还要有一段时间才开花。

5、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译文: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都是同病相怜。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总是[zǒng shì] 

永远地;无例外地。

2、但是[dàn shì] 

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他想睡一会儿,但是睡不着。

3、是非[shì fēi] 

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是非。

4、可是[kě shì] 

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大家虽然很累,可是都很愉快。

5、只是[zhǐ shì] 

仅仅是;不过是:我今天进城,只是去逛逛书店,没有别的事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2
是(shì)作代词时,表示:此,这。如: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是(shì)作动词时,表示:赞同,肯定,订正,遵从等。如: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是(shì)作副词时,表示:肯定,很,非常。
是(shì)作连词时,表示:让步,虽然,原因、目的,或者等。如
是(shì)作名词时,表示:商务,政务,国务;是事,国是。如: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是(shì)作助词时,表示:帮助宾语提前。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