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心的雅称

如题所述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心》

「心」的别称

1、【灵府】:指心。

“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於灵府。”——《庄子·德充符》

“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唐·元稹《去杭州》

2、【灵台】:指心;心灵。

“不可内於灵台。”——《庄子·庚桑楚》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鲁迅《自题小像》

3、【灵明】:心灵。

“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明·王守仁《问》

4、【斜月三星】:心的字谜。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西游记》

5、【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情。

——宋·苏轼《次韵答王巩》

6、【方寸】:指心。脑海。

“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唐·刘知几《史通·自叙》

7、【方寸心】: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唐·贾岛《易水怀古》

8、【方寸之地】:指心。

“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

9、【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10、【寸田】:心田,心。

“寸田无制棘,佳处正在兹。”——宋·苏轼《和饮酒》

11、【寸肠】:泛指胸臆,心间。

“省趋弘阁侍貂瑞,指痤恩深刻寸肠。”——唐·韩偓《感旧》

12、【丹赤】:赤诚的心。

“幸明灵之一临,鉴此丹赤。”——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

13、【丹府】:赤诚的心。

“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14、【丹心】:赤诚的心。

“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五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5、【上玄】:道家称人的心脏为上玄。

“中有童子冥上玄。”梁丘子注:“心为上玄,上玄幽远,气与神连,故言冥

上玄。”——《黄庭内景经·肾部》

16、【火宫】:指心脏。

“心部之宫莲含华”唐梁丘子注:“火宫也,心腾之质象莲华之未开也。”

——《黄庭内景经·心部》

17、【径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南朝梁·沉约《钱谢文学离夜》

18、【天植】:犹心志。心意。

“天植者,心也。天植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管子》

19、【孔窍】:指心窍。

“难道是我福至心灵,竟把聪明孔窍都洗开了不成!?”

一清·李渔《奈何天·形变》

20、【精舍】:指心。

“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管子·内业》

21、【心君】:心。古人以心为一身之主,故称。

“省事心君静,忘情眼界平。”——宋·陆游《夏日杂咏》

“烟水幸堪供眼界,世缘何得累心君。”——宋·陆游《对经》

22、【天君】:旧时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

“嗟吾知几何,为六人之所分,方恨尘之起灭,常颠倒其天君。”

——宋·苏轼的《沉香山子赋》

23、【中君】:指心。

“夜分众喧死,耿耿抱真履,中君湛以宁,不为外官使。

——宋·苏舜钦《夜中》

24、【中虚】:指心。

“夫人之中虚也,不得其所欲则疑,得其所不欲则惑,疑惑载于中虚,则荆棘

生矣。”——《子华子·北官子仕》

“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一宋·苏轼《读道藏》

25、【心田】:内心。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酒扫净无尘。”——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

26、【心地】:佛教语。指心。

“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唐·寒山《诗》之二六七

27、【守灵】:道家对心脏的别称。

“心神丹元字守灵。”—《黄庭内景经·心神》

28、【绛宫】:道教称心为绛宫。

“重中楼阁十二环。”梁丘子注:“谓喉咙十二环,相重在心上。心为宫,

有象楼阁者也。”——《黄庭内景经·若得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