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历史中只有唐朝是以胖为美,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

如题所述

唐朝是以胖为美,但到底有多胖呢,这个琳子猜猜一定是些微胖的姑娘才深得皇上发喜爱的吧。那为什么唐朝喜欢胖姑娘呢?


有几大原因:

1.唐朝,是一个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人种也是人高马大。
历史上唐朝是一个游牧民族,也就是我们说的鲜卑族,该族人应该也是人高马大的那种感觉,所以喜欢胖是自然的,就好像蒙古族的女孩子。饮食上也比较游牧民族化。



2.唐朝初期就非常富足,胖是唐朝富足生活的象征。胖美人是一个国家的荣誉,繁荣富强。



3.“环肥燕瘦”,杨贵妃是比较胖的,唐玄宗喜欢胖美人后,大家纷纷效仿,那时的女子都希望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成为一种潮流。根据野史记载杨玉环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
4.很多人认为胖旺夫,有福气,家庭一定富裕。



唐朝可谓胖胖的天堂,是很多胖胖向往地方。但在现代来说胖胖可真是很受欢迎,不过,胖胖也有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有长得特别美惊艳的,有些已经嫁给了富有家庭。琳子认为,胖胖挺可爱,肉嘟嘟的,还比较善良大度,还是有很多优点,和魅力所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3
唐朝李氏皇族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唐高祖李渊是凉武昭王皓七世孙,母亲独孤氏和妻子窦皇后都带有鲜卑族和一部分突厥族的血统。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即使后来进入中原,与汉人通婚,血液里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标准,却丝毫没变:在恶劣的游牧环境下,壮硕彪悍,身形高大的女人注定生命力更为顽强。与其说是纯粹的胖,不如说是强壮好生养。
唐朝以胖为美的考据,很大程度上是由历代所流传下来的仕女图所由来的。图中,仕女们天庭饱满、风姿绰约,隐约有西方极乐佛祖之像的意味。事实上,唐朝是一个极其重视和推崇佛教的朝代,从“玄奘西行”一例中就可见一斑。而好佛这一现象同样也体现于艺术作品当中,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温和圆润,丰腴婉约的形象,直接影响了画作中仕女们的模样,是以一部分艺术加工,来体现盛唐繁荣昌盛的气象。所以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环肥燕瘦的唐代仕女图,象征着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与中华民族对于佛教源远流长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不无关系。
历史上对于武则天和杨玉环这两位唐朝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两位女性,身材的形容词都惊人地相似:“额方、脸圆、广颐、体胖”,仅仅只是简单的词汇便可想象其丰满富态。那么,这两位唐朝的美人儿到底有多重呢?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过于明确的记载,然而有不少史料却从侧面帮助后世的人们推断了她们的体重:武则天大约身高1.55米,体重不超过120斤;而杨贵妃呢,大约1.65的身高,体重在140斤左右。从数据上来看,似乎也只是丰满了些,并没有野史中描写的那般夸张离谱,自然也与我们理解中的“肥胖”,相去甚已了。
综上所述,唐朝的以胖为美其实更多指向的是“健壮”而非“肥硕”,再加上热衷佛教所形成的艺术加工、以及野史对于唐代丰腴美人的过分渲染,使得唐代“以胖为美”的观念,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误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1
一、丰腴为美
唐代文化,尤其是盛唐
以丰腴为美,追求雍容华贵的气韵
“以丰腴为美就是喜欢胖子”
这个观点早应淘汰
中唐时期的仕女画有很多
当时流行把人物画得圆润些
即便如此也没在画卷里看到过几个大胖妞
唐朝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是健康之美
呈现在画上的身体线条大多流畅柔美

盛唐的时风尚“肥”
人物作品以硕大丰满为美
绘画中张萱开创了所谓“绮罗人物”
至今还有人称女子的体态丰满为
“唐人风韵”
再看看唐代女俑、壁画等作品
能从中感受到唐代妇女的生活
充盈着活跃的生命力
她们丰满健康、浪漫奔放
透着一种质感美
她们打球、骑马、射猎、郊游
生活多姿多彩

唐代人物形态追求丰满之美
书法、文章也追求雍容华贵之气
颜真卿书法散发着大度气质
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博大典雅
这些都可以视作具有华贵韵致的代表

二、积健为雄
唐代审美不仅崇尚肥硕丰满
而且追求刚健有力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动物俑
尤其是马俑和骆驼俑的塑造上
“昭陵六骏”
典型地说明了唐人喜爱骏马这一特点
据文献记载,唐玄宗个人的御马达万匹
并亲自挑选西域进献的良马让画师摹画
工匠们在塑造马时
就抓住了马的内在精神:
神骏而膘悍,暴烈且勇猛
骨骼粗壮、健美强劲、膘肥体壮
有的腾空奔驰,有的缓步前行
有的追逐戏耍,有的仰首嘶鸣
从形体、骨架、肌肉中迸发出一种活
这正折射出唐王朝的盛世精神
第3个回答  2019-02-19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是一种国家强大的表现,而且他们的眼中,肥美这个词应是指丰满圆润,是全身身材均匀前凸后翘的一种体态美学,混然天成的比例恰当好处的美。我们先补充一点小知识。其实初唐开国时,还是以瘦为美,直到唐朝皇帝唐玄宗的统治之下,实行开元之治后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上。唐朝由此进入了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没有战火硝烟的摧残,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富足,可以说是国泰民安这样一来,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上升许多自会影响到许多女子的身材逐渐开始圆润。唐代的女子服饰多为改良版的儒裙。以宽松轻便为前提,上衣为短襦,就是那种衣袖只到半只手臂,我们现代生活中的v领短袖就和它有些相似。在短襦与轻薄如纱的披肩,还有绣工精美的下裙搭配一起,可以把不合适的地方遮起来,就算是刚生育完的少妇也可大大放心地穿上,因为看宽松改良版过后的儒裙照样可以遮住小肚子。尽显女子的丰腴润态,这也体现唐朝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无须为生计而发愁,人自然也不会瘦骨嶙峋了。
第4个回答  2019-05-23
唐朝以胖为美的考据,很大程度上是由历代所流传下来的仕女图所由来的。
仕女们天庭饱满、风姿绰约,隐约有西方极乐佛祖之像的意味。事实上,唐朝是一个极其重视和推崇佛教的朝代,从“玄奘西行”一例中就可见一斑。
而好佛这一现象同样也体现于艺术作品当中,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温和圆润,丰腴婉约的形象,直接影响了画作中仕女们的模样,是以一部分艺术加工,来体现盛唐繁荣昌盛的气象。
所以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环肥燕瘦的唐代仕女图,象征着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与中华民族对于佛教源远流长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