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的作者李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抒发了什么之情?

如题所述

【参考答案】诗人李贺把自己想象成“月色下,大漠中,无人赏识、不得志的千里马”,抒发内心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与怀才不遇的无奈。
【诗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2
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词里面诗人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大漠的沙像雪一样,月亮像弯钩。
李贺有很多诗词都带有钩的意向,比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是个战斗狂人,哈哈!
第一题,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什么,答案是马
咋得出来的结论?我们看第三联,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能给我这匹骏马带上金络头?金络头是啥,贵重的马具,马具当然是给马用的,人是不会带的。作者是自己想带,肯定是把自己想象成马了。另外,马诗这个标题,直接点了,对吗?
第二题,抒发了什么感情
李贺直接说,什么时候能带上金络头?奔驰在清冷的寒秋!作者既然在问,肯定是上级还没有启用他,假设一下,用他的话,是不是该感恩戴德了?老板好呀!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负老板栽培。所以,第一层感情是,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
第二层感情呢?作者既然请求出战,是不是因为他想,当然是!从动机上看,作者是有建功立业的野心的。
答案总结起来,就是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强烈,却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