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23点—24点,八字究竟是按哪一天取算呢?是当天的日元呢,还是用下一天的日元呢?

因为近段时间看到很多要区分早子时和晚子时的说法,例如日柱是癸亥日,应该为壬子时,下一日为甲子日,当为甲子时,如今有以0点为界,如上述例子,没过0点日柱用当日癸亥日,而时柱用第二日的甲子时,而这个和五鼠遁起时法矛盾。时间是一个动态过程,阴阳的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3点过后便为新的一日了,不应该固定在一个点上。在一日中,每个时辰都有对应,唯独子时要自己分列在两日,感觉是硬把子时掰开两半来看。
而根据阴历和起时法,按上述例子,癸亥日只有壬子时,没有甲子时这一说法。而甲子时应属甲子日。
关于上述问题,还请道上的大师指点迷津!

23点到24点,时辰己到,日辰未过,这叫夜子时。两种算法按理都对,真实第一种为准,稍事第二种性格。
1,日用当天,时辰用第二天子,排八字是这点要注意,大运还是按月令阴阳顺逆。
2,第二天子时。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8
农历的每一天是从23点开始的,23点一到就是第二天的子时了。我师傅排八字就是这样排的,我也是这样排的。我们不讲早子时晚子时,一天只有一个子时:23点到1点之前。
第2个回答  2021-05-16
在中国,任何朝代都是0点换日,是前后两天的分界点,随朝以前规定:子时0到2点,丑时2到4点,… ,唐朝开始改了:23点到次日1点为子时,1—3丑,…,子时被截断,前段前一天后段后一天,同一天的子时两段不相连,早子(半个时辰一小时)开头,晚子(半个时辰)断后,一直用到清朝,明清时期还以“时宪”形式颁布法令的,没有第二种说法,到民国,共和国没有相关“立宪”,时辰就有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