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

如题所述

  在信贷发达的现代社会,个人信用十分重要。负面的信用记录会影响信用卡和贷款的申请。国务院近日新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个人信用记录的有效期为5年,这引起了公众对信用记录的关注。对信用卡持卡人而言,如何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达20年之久的万事达卡十分重视对消费者和持卡人的信用教育,万事达卡就此提供九项建议,以帮助持卡人培养良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保护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
  建议一:申请用卡时需谨慎,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除了银行网点,人们现在可以在遍布写字楼、商场、超市的各申请点办理信用卡。简便的申领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个人信息如果被挪用于申请其他金融产品,由此产生的各种不良信贷将影响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记录。为避免个人信息被挪用,万事达卡建议申请人对身份证复印件等重要个人信息的使用提供备注和限制,例如在复印件上注明:仅供申请XX银行XX信用卡。
  建议二:信息变更须及时知照发卡机构
  相比过去,人们居所和工作的变动更为频繁,请在个人联系信息发生变更后及时通知信用卡发卡银行,以便准确接收对账单和其他银行通知,保证能按时偿还各种欠款。考虑到手机号码的更换频率大于从前,建议持卡人将电子邮件等在线联络方式也在银行进行登记,或者将对账单的寄送方式从纸质改为电子版--践行环保的同时也确保信息接收渠道的顺畅。
  建议三:刷卡消费时关注商户资质,警惕可疑交易
  在陌生的地方使用信用卡时,请留意商户是否为可信赖的商户。如果对商家的资质有疑义,请谨慎使用信用卡进行交易。万事达卡定期向银行发布可疑交易信息,持卡人可向银行咨询此类信息,以避免相关的损失。 建议四:勿参与违法行为和欺诈交易
  媒体曾对使用信用卡进行违规套现的案件进行过报道。个别不法商户使用POS机进行违规交易,骗取银行资金。为了逃避追查,不法分子通常会使用普通持卡人的卡片进行欺诈交易并许诺高额回扣。一旦这样的不法交易被查获,持卡人将因为参与欺诈交易而被列入黑名单,从而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持卡人切勿参与各种违法和欺诈交易,以免给个人信用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
  建议五:经常核对信用卡状态,避免卡片被盗而产生的欠款
  持卡人需要经常关注自己的信用卡的使用状态,避免因为卡片被窃或被盗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多银行都为持卡人提供了短信通知服务,持卡人可以通过此项服务实时了解自己信用卡的使用状态。
  建议七:量入为出,避免因无法偿还欠款而导致的不良记录
  信用卡并不是免费资金,所以在使用信用卡时一定要区分需要和想要。因为没有物理的货币交换发生,持卡人在电子交易中容易忽略对预算的控制。持卡人消费要量入为出,避免因无法偿还欠款而产生的不良记录。
  建议八:及时对长期不使用的卡片进行销户
  很多持卡人会持有超过一张信用卡,科学地管理这些卡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鉴于每个银行的信用卡还款日各不相同,持卡人可以整理一张表格,及时提醒自己各张卡片的还款期限。对长期不使用的卡片,建议持卡人及时销卡。因为有些银行对不发生的交易的卡片也会定期收取年费,并计入持卡人的应还款项。持卡人如果未按时偿还这些年费,会被银行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建议九:销卡并不能消除负面信用记录,长期良性使用才能还信用记录清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如何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

第2个回答  2021-05-10
信用报告定期查,信用情况早知道, 若有问题早应对,车贷房贷不耽误;
信用报告“省”着查,一年两次就够了, 多查无益引猜忌,银行猜您闹“钱慌”, 您的信用要打折。
第3个回答  2018-05-29

申请用卡时需谨慎,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信息变更须及时知照发卡机构

简介

(1)除了银行网点,人们现在可以在遍布写字楼、商场、超市的各申请点办理信用卡。简便的申领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个人信息如果被挪用于申请其他金融产品,由此产生的各种不良信贷将影响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记录。

为避免个人信息被挪用,万事达卡建议申请人对身份证复印件等重要个人信息的使用提供备注和限制,例如在复印件上注明:仅供申请XX银行XX信用卡。

(2)一是如果有贷款、信用卡,要记清还款日期,做到按时、足额还款。二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负债。三是在银行申请贷款、信用卡时准确填写申请信息,信息有变化及时通知银行。四是如果发生逾期,应立即把欠款还上。征信系统中的逾期信息自还清欠款之日起保存5年,5年后将删除即不再展示。

五是定期查询信用报告,主动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每人一年有两次免费查询机会,如果发现信用记录有问题,应及时提出异议以便得到纠正。 当个人对自己的信用报告反映的信息持有不同意见时,建议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申请,还可以到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数据报送机构核实情况和协商解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