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中,乐,剥的读音

如题所述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译文对照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10.卧:趴。

乐:yue
剥:b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4
《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念“bā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āo”,不能读作“bō”。
第2个回答  2020-02-08
“清平乐”是词牌名,现代读yuè,旧读入声,类似于二声的“yo”。
剥:去掉外壳外皮,如剥花生、剥莲蓬。现代汉语口语读 bāo,书面语读 bō。古文、古诗词中,读入声。
由于入声在普通话中消失,造成说普通话的人有所困惑。如:觉、脚、药、勃、莫、学、革、硕,夺、白、伯等,与乐、剥同属入声。不过,在普通话中,还能找到蛛丝马迹,例如,“伯伯”一词仍然有两种读法:bai-bai/bo-bo。后者沿用了古读音的入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04
有啊,↖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