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主要写甄士隐的经历,这对全书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红楼梦》读者中,迷贾宝玉的人很多,迷甄士隐的人很少。这些人不知道,贾宝玉和甄士隐其实是同类。他们身上有很多相同之外,作者在第一回主要写甄士隐的经历,其实就是贾宝玉人生的一个预演


从这个预演里,我们不但能看到贾宝玉在80回后的人生走向,而且还能看到,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他们会有怎样的婚姻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看,贾宝玉和甄士隐有哪些相同之处。




身份地位:安富尊荣,他们都是啃老一族。




贾宝玉和甄士隐都属于会投胎的人。


贾宝玉投到荣国府,成为荣国公的正派嫡孙。书中说,这是个“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而且富贵双全,还得到祖母的独宠,是一个活在聚光灯下的人,万众瞩目。





再看甄士隐,出生在“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是当地望族,祖上留下丰厚的财产,足够让他一生都衣食无忧。



正是因为投胎投得好,无需劳作就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所以,甄士隐和贾宝玉都安富尊荣,安于祖辈创造的生活环境,成为啃老一族




处世态度:喜雅厌俗,他们都不肯脚踏实地。




因为有着与生俱来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唾手可得的读书机会,贾宝玉和甄士隐都养成了“神仙一流人品”。


什么是“神仙一流人品”?就是飘在天上,不肯脚踏实地,自认高雅,厌恶并远离一切俗人俗事。


有必要强调一下,所谓俗人俗事,不是指粗俗粗鄙的人和事,而是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等世俗的人和事,也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和事。


既然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和事,为什么贾宝玉和甄士隐厌恶并远离呢?因为,有人替他们把这些事都做了。就像那句当下流行的话:你的岁月静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通常来说,读书人愿意走仕途,毕竟那是个读书人聚集之地,又是检验读书成就的地方。但是,贾宝玉和甄士隐都是读书人,却都视仕途为俗务。甄士隐“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贾宝玉更是视走仕途的人为“国贼禄鬼”,整日流连于内帷,混迹于女儿群里,以被女孩驱使为乐。




处世能力:一技无长,他们都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正是因为贾宝玉和甄士隐都安于啃老、喜雅厌俗,导致了他们“一技无长”,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而为人,无论是谁,都至少应该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即使有老可啃,有人为之负重,也要有技能在身以备不时之需。


贾宝玉和甄士隐都是缺乏预见性的人,也没有危机感,以为当下的美好生活可以长长久久。然而,世事无常多变,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失去了。


甄士隐失去了房子,失去了田庄,失去了供他享受高雅生活的一切。现实逼着他必须亲自耕种才能获得衣食。此时,他才发现,他“不惯生理稼穑”,一饭一粥都变得如此来之不易,一丝一缕都如此物力维艰,生存成了巨大的难题。





贾宝玉也是如此,当贾府之大厦倾倒,尊荣都被抽走,亲人一个个离去,他沦为了沿街乞讨的乞丐,他才发现,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要想活下去,他就得低头接受嗟来之食。


这就是生存能力缺失造成的后果。




无力担当:幡然醒悟,他们都选择了悬崖撒手。




从神仙般的生活,一夜之间沦落到潦倒落魄的地步,相当于从天堂跌落地狱。如果是有担当的人,哪怕是为了家人,也能重新站起来,一点一点去经营。但是,贾宝玉和甄士隐都是无力担当之人,面对潦倒落魄的现实,他们幡然醒悟,悔不当初,但都选择了悬崖撒手,丢下亲人出家了。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是解脱,但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甄士隐走后,妻子封氏“哭个死去活来”,“遣人各处访寻”,最后不得不带着两个丫鬟,“日夜作些针线发卖”。


贾宝玉出家后的情景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母亲王夫人会因此受到多大的打击,妻子薛宝钗同样会“遣人各处访寻”,最后不得不带着丫鬟努力谋生,并替宝玉侍奉父母尽孝。




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宝玉同样会因无力担当而出家。



如果嫁给宝玉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宝玉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当然不会,看看甄士隐就知道了。


甄士隐与妻子封氏结婚多年,感情深厚,并且育有一女,甄士隐对女儿也非常疼爱。但是,因为沉湎于高雅生活,缺乏基本的处世能力,他不但把女儿弄丢了,还因无法面对和承受潦倒落魄,在醒悟后出家了。


甄士隐的结局,其实就是贾宝玉的结局。


甄士隐和封氏有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封氏,而是因为优渥的生活,不需要他为婚姻承担什么。当生活出现变故,需要他来承担时,他就因无法面对而出家了。


贾府的衰败已成了必然,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客观条件决定,宝玉必须靠自己承担起婚姻,承担黛玉的生活。他能拿什么承担呢?什么都没有,最终也只能像甄士隐一样,弃家而去。





这就是作者专门用一个章回来写甄士隐的目的:甄士隐的经历,就是贾宝玉的经历。他们的人生有太多相同之处,也必须有相同的结局。另外,通过这一甄(真)一贾(假)两个人的相同经历,诠释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主旨,同时告诉读者,无论是谁,无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如果不愿意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结局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被生活所淘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第2个回答  2021-03-20
红楼梦先伪定调。首先是假语。让大清放下警惕心。痛痛快快写书骂你们。😂😂和“馒头庵”一样将开头瞒起来。让“封氏”早早回避。将真事隐藏起来。一但出事;这是假语村言;何必当真?😂😂哈哈,一但事情搞砸了;(贾)雨村,你拿了甄介的钱;你看着办吧😃😃狡猾的曹雪芹👍天不灭曹!事情顺利办成功了。把“龙王”玩死了。大功告成!死也暝目了。
第3个回答  2021-03-19
甄士隐是全书的重要人物,虽然他的情节不多,但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介绍都是出自他的介绍,他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第4个回答  2021-03-19
我觉得这是全书的一个伏笔,是暗示着书的结局,甄和贾作对比,贯穿着正本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