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话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出处:印光法师所著的《印光法师》

释义:因为菩萨是正等正觉,对因果就看得清清楚楚,明白有因才会有果,所以菩萨害怕造恶因,就是善因也不会执着了。而未觉悟的凡夫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恶报来临就想方设法躲避,躲不掉就恐惧害怕绝望,善报来临就贪着、执着,最后善报转化为恶因!

扩展资料: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佛门施设种种戒律,实际是世尊基于对因果的洞彻而对众生给予的保护,使众生来生更圆满。缘起性空只是解脱道的局部,但常被夸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张缘起性空,实际是否定因果,因果便无从建立,众生皆可以成佛也成为戏论,如此之人便会口中说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义造作种种不善业。

佛法中说的因果主体、中道实相、般若理体、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中心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光法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因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3

有智慧的人害怕原因,而大部分的人,即众生,更害怕结果。

分字解释:

1、菩萨,也就是有智慧的人;

2、畏,就是敬畏、畏惧。

3、众生是一个汉语词汇,是儒家用语,泛指一切生物。

4、果这理是表示结局、结果的意思,与“因”相对。

5、因这理是代表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

扩展资料

原因介绍:

佛法里“因果”是和“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称为“因缘果报”,如果说因果是种子,“缘”就是种子生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因”需要“缘”才能结“果”,就像种子需要阳光、雨露才能发芽。

人这一生(其实何止千生万生)种下数不尽的善、恶种子,有些已经发芽,有些还埋在“土”里,这个“土”就是你的潜意识,佛法里叫“八识田”。善“缘”能让善“因”发芽。恶“缘”也能让恶“因”发芽,而“广结善缘”,就能催熟“善因”,让它早发芽,同时能抑制“恶因”,推迟他结“恶果”。

所以,智慧的人会拼命种“善因”,拼命结“善缘”。而糊涂的人,却分不清哪些是“善因”,哪些是“善缘”,《南华经》里说“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聪明者多忧愁、劳碌,因为聪明人时时刻刻都在忙于分别、判断,其实“诸法无我”。

冥冥之中有定数,机关算尽也只是徒增自己的烦恼罢了。所以聪明帮不了你什么忙,能帮到你的只有智慧。真正能做到洞悉因果,并严格依此而做,从“善因”和“善缘”下功夫,才是真正聪明人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3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害怕原因,而大部分的人,即众生,更害怕结果。

这句话出自印光法师所著的《印光法师》,主要说明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

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

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

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扩展资料:

佛法里“因果”是和“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称为“因缘果报”,如果说因果是种子,“缘”就是种子生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因”需要“缘”才能结“果”,就像种子需要阳光、雨露才能发芽。

佛法中说的因果主体、中道实相、般若理体、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中心思想。

智慧的人会拼命种“善因”,拼命结“善缘”。而糊涂的人,却分不清哪些是“善因”,哪些是“善缘”,《南华经》里说“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聪明者多忧愁、劳碌,因为聪明人时时刻刻都在忙于分别、判断,其实“诸法无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光法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无所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1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菩萨很重视因地,而众生很重视事情的结果。

菩萨认识到因果的原理,看到众生的不幸,看到三恶道的悲惨,所以对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都会特别谨慎。因为他深深知道,不良的心行必定结出苦果。

扩展资料:

以佛法智慧看待人生,告诉我们必须在因上努力。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因缘还不具足,还需要在因上继续努力。相反,把结果看得太重,就会患得患失。如果不肯在因上努力,那结果永远都不可能出现。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同时也说明,当我们有了某种成就,这种结果也是众缘和合,是无常的,同时也不是可以永远拥有的。不要太执著,那只会带来痛苦。随缘也能让我们面对成功时有一份平常心。成功时不会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失败了也不会有挫折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断恶修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因为菩萨是正等正觉,既然觉悟了,对因果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菩萨害怕造恶因,就是善因也不会执着了。而未觉悟的凡夫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恶报来临就想方设法躲避,躲不掉就恐惧害怕绝望,善报来临就贪着、执着,最后善报转化为恶因!追问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做事更应该强调、关心过程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