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

如题所述

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之后,我校立即组织召开校长办公会(扩大)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并专题把脉我校目前的课堂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把“致力《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监督反馈,强化落实效果,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确保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内部挖潜,狠抓落实,全员推进《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建设
2010年以来,我校与由裴娣娜教授领衔的北师大团队合作开展了《高中学校自主创新力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其中《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所谓 “生态”指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和谐、动态平衡的课堂。生态课堂具备5个特点:整体性、自主性、生长性、多样性、最优化。在《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的教学经验,我们积极推进“《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361教学模式”。
“361”教学模式是“三段六化一达标”的简称。“3”指“三段”,是教学过程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生问生答师点评”,即学生就预习中的问题交流展示,老师择机点评。第二段为“师问生答师点拨”,老师针对第一段学生交流中的重、难、热点问题,进行阐述,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实现“六化”目标。第三段为“探究合作共提高”,即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究,以重点题目为载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能力。“6”指“六化”,是目标。具体为:复杂问题简单化,复杂的问题通过老师分析使学生感到简单明了;深奥问题浅显化,深奥的问题经老师点拨,学生感到深入浅出;模糊问题清晰化,模糊的问题经老师讲解学生感到透彻清晰;抽象问题形象化,抽象的问题通过老师的例证使学生感到生动形象;零散问题系统化,零散的问题经老师总结使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具体问题理论化,具体的问题通过老师概括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升华。“1”指“一达标”,是知识能力达标训练。通过达标来检验课堂“三段”的效率,验证“六化”目标是否达到预期。
实施的基本策略。骨干引领——初步建模——一年成型——两年完善。
骨干引领:就是树标。各学部在前阶段,学习“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具体要求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骨干教师名单,启动课堂教学课型设计比赛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初步建模:就是学标。通过骨干教师的“研究课”和“示范课”等形式推出的各学科优秀课型案例,在学部、学校范围内进行研讨、评价、总结、实践、推广,建立起较为固定的模式。
一年成型:就是全员达标。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45岁以上自愿自觉)能够熟练运用模式进行教学。一年内所有教师的每节课都达标。
两年完善:就是提炼总结和提高推广。及时地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与过程提炼总结升华是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根本保证。两年之后,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推广出去,出现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教师。
1.全校发动,加强学习,转变观念。2011年11月4日上午,学校行政(扩大)办公会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全体校级领导、中层干部,高一、高二年级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是进行潍坊一中《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361教学模式推进会。分别由张在柱主任解读361课堂,鹿永刚副校长代表学校就“关于深化‘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的推进实施方案”作有关说明和解读。会后学校又统一印制了有关高效课堂的学习材料,各学部又分别召开了教师会,转达了学校会议精神,组织理论学习。
2.定期组织公开课、过关课,实行全员达标。从11月4日学校召开《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361教学模式推进会后,学校立即行动,每周高一、高二各安排3节全校范围的公开课,同学科没课的老师全体参加听课,学校执行小组的人员全体参加听课,听课后集中评课。评课时先由讲课教师自己讲讲设计思路,教研室主任进行评课,学校领导整体提出要求,各讲课教师回去再写出教学反思和今后打算,教师发展中心将每周讲课评课材料备案存档。高二年级在2012年1月,各科初步建模。高一年级在2012年6月份实现初步建模;
“过关课”(45岁以下的教师):活动主要先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实行学科自评的形式,对全体教师的课进行考评,再由学校组织评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估。高二年级级在2012年6月份实现全学部达标。高一年级在2012年12月份,全学部达标。
二、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设
1.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本学期,省里组织的教学能手评选,在外地市的学科每科安排2-3人参加,政治、数学、体育在潍坊市举行,我们组织没课的老师全体参加听课。另外,本学期安排20多人去淄博参加新教育年会,10多人去北京学习,所有的教研室主任去昌乐二中听课学习等。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要写出学习体会,上汇报课等,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落实力度。
2.参加全国目标教学会议。10月26日、27日,全国目标教学会议在潍坊富华大酒店召开。我校10名中层干部参加会议,提高理论水平。27日,全国目标教学会议高中组赛课活动在我校举行,16地市的38名高中优秀教师参加了赛课活动。在接到讲课任务后,高一学部申仕珍、刘丽娟、孙丰禄三位教师在学校“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下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全部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3.阳信送课。11月1日—2日,副校长鹿永刚率领高64级教学部语文、数学、政治、化学、通用技术学科一行十几人,驱车前往阳信一中送课,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沟通交流。本次送课交流活动,是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 “1751”创新工程学校行动计划之一。本次交流活动主要取得三项成果。一、我校领导与阳信县教育界就课程改革与推进达成广泛共识。二、我校骨干教师通过送课活动,理念得到升华,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三、各学科相互沟通,就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交流沟通,增进了友谊,对未来共同促进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鲁东半岛高中联盟活动。我校与青岛二中、烟台二中、威海一中、日照一中、淄博一中六所学校组成了半岛联盟校。今年我校是轮值主席校,也是开展活动的第三年。11月30日,鲁东半岛城市高中联盟六校10个学科由30名讲课教师参加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每个学科承担了2节公开课。本次活动,联盟六校教师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我校教师得到了锻炼。
5.专家定期指导。11月底,北师大组织6位学科专家来校听课、评课,进行 “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研讨会,北京教研专家结合自己的现身经验和真实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我校“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的推进情况进行了指导。
三、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数学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
今年以来,我校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进行了分层教学的积极探索,经多次调研和论证,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从上周开始,我校高一从数学开始进行分层走班的探索。每位同学填写了意向表,全部是学生自愿选择。
我校分层教学的总体原则:
1.划分单元、就近走班
36个班(含1个美术班,单列),本着方便易行,就近走班,单元教学的原则,按班级位置的大体分布情况,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7个行政班。
2.依据差异、划分层次
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按入学成绩、学段检测成绩、模块学分认定考试成绩划分为三个层次:AP课程班、提高班、强化班。AP课程班,10个班编制;提高班,20个班编制;强化班,5个班编制;美术班单列,不参与划分。每个单元7个班,按2:4:1的比例划分,AP课程班2个,提高班4个,强化班1个。五个单元共计AP课程班10个,提高班20个,强化班5个(不含美术班)。
3.动态管理、升降结合
各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分层标准”,每学期调整1次,学生先提交申请表,既可以申请升级,也可以选择降级。为突出强化班,每周举行一次课外讲座,利用预备教室讲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强化教学与辅导。
4.明确目标、分类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的目就是能够真正让AP课程班学生“吃得饱”,提高班学生“吃得好”,强化班学生“吃得了”。
AP课程班设计的课程为:高中必修选修全部课程;奥林匹克竞赛相关课程;与大学高等数学相衔接的相关课程;十大名校等重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的相关课程。
提高班设计的课程为:高中必修选修全部课程;一般重本院校自主招生的相关课。
强化班设置的课程为:高中必修选修全部课程。
同时学校在教师安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面都有相应的详细的配套方案。
四、下步工作打算
1、以“创建‘多元’加‘特色’的综合优质学校”为学校工作定位,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实现现有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2. 以高质量的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为基础,助推学校办学特色。在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选的同时,一是凡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校内外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可供开发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和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全部实现课程化;二是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助推特色学校建设,或者说,学校特色的呈现都要以特色课程建设为基础。
3.按照确定的实施方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重心,继续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落实。
4.适当拉长教育链条。关注初高中的衔接,关注与高校、高职的对接,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昨天与广文中学进行了衔接。11月11日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进行了衔接,潍坊一中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基地落户该校。上周六,高一年级到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进行了活动。
5.加快学校国际化教育进程。依托现有中加班的办学优势,科学整合中外高中教育优秀元素,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初步探索国际学校办学新体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0
创造生态课堂的方法有:

一、合理安排课堂;

所谓“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即:多一些自主,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辨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当然,“自主学习”并不代表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老师们合理得安排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提前备课,而且要在课堂里充分的把时间安排到学生身上。老师不能照着书本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也应该留有时间,让学生做几个挑选出来有代表性的题目。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投入课堂;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记得在教学生加减法的时候,我用粉笔的增添和消减进行类比,学生们很容易接受。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类比,学生们的想法更是天马行空,而且大部分也十分的恰当。下课后,我让学生每个人编一个题目,在编故事之中就将加减法融入进去,而经过课堂上的锻炼,学生们完成这项任务已经是“易如反掌”了。

三、实践锻炼,让学生自己动手;

比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四、老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要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既理想又成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