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镇的建制沿革

如题所述

中山镇位于楚雄市西南部,距楚雄市府鹿城121公里。居于楚雄市山区8个乡(镇)的中心,境内最高海拔2737米,最低海拔861米,平均海拔1768米,冬季干燥,夏季湿润,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呈明显的立体气候。年平均降雨量780—920毫米,丰水年,雨量可达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4.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光热丰富,年平均日照2510小时以上。
中山镇与三街镇、八角镇、大过口乡、新村镇、西舍路乡相连,总面积301.016平方公里。1983年,政府从酒房村大麦地迁至洒鸡口,1984年4月,中山公社进行“政社合一”体制改革,建立中山区公所。1988年4月,中山区公所改设为中山乡人民政府。2001年7月21日,中山撤乡建镇。2000年11月,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办事处改为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辖区内长住汉、彝、苗、白、瑶、回等民族,截止2005年末,中山镇下设11个村委会,266个村民小组,449个自然村,5370户农户,总人口23867人。有耕地面积24574亩,其中旱地21920.01亩,占89.2%,水田2653.99亩,占10.8%,人均耕地1.03亩。
1、1984年3月前,中山公社辖中山、务阻、法鲁古、蚂蚁、哨房、普掌、洼子、洒巴苴、酒房、大自雄10个大队,267个小队。同年4月,农村体制改革,撤销公社,恢复区、乡、村建设,中山公社改称中山区公所,区公所驻地从泥郎村迁至洒鸡口。同时分别从酒房、普掌、大自雄划出部分村组成六街乡。体制改革后,中山区辖中山、务阻、法鲁古、蚂蚁、哨房、普掌、洼子、洒巴苴、酒房、大自雄、六街11个乡,449个自然村。
2、1988年4月,区乡再次体制改革,撤区建乡,中山区公所改称为中山乡人民政府,原乡政府(小乡)改称村公所,中山乡人民政府辖11个村公所,449个自然村。2000年11月,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
3、2002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楚雄市中山乡,设立楚雄市中山镇,中山镇人民政府辖中山、务阻、法鲁古、蚂蚁、哨房、普掌、洼子、洒巴苴、酒房、大自雄11个村委会,266个村民小组。
4、2006年末,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105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01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44元,粮食总产量达929万公斤,人均有粮393公斤,烤烟收购总量达109.5万公斤(含出口备货),实现产值1198.8万元,平均单价10.95元,农民人均烤烟收入507元;人口增长144人,自然增长率为5.8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