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与谢玄不善......善【翻译】

如题所述

译文: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善:和,和睦。

出自《世说新语·识鉴》

【原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翻译】

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

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扩展资料: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郗超,字景兴,又字景舆,东晋高平金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佛学家。郗超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是会稽内史郗愔,祖父是太尉郗鉴。所以这么高出生的郗超在当时注重门阀世家的东晋,是很容易得到重视的,加之他自小就聪明能干身价自然又高了。郗超担任过大司马参军。中书侍郎等职,还是当时重臣桓温的谋主。

所以郗超有实力让他这么自信,年轻时候的他才华卓越,性子也是不羁,同辈中能够入他严眼中的几乎是没有几个。不过天下之大,能人自然是多的,上天不能之眷顾他郗超一人。在郗超的同辈之中,就有一个聪明伶俐之人,他的才华堪比郗超,就是谢家的谢玄。

谢玄,字幼度,是当时东晋左右政局的几个大家之一谢家的后人,谢安的侄子。谢玄自小不生性聪慧,而且胸中自有远大志向。曾经对谢安说过,他做人要像那生在前庭中的兰芝一样。后来谢玄和郗超共同在桓宣武府也就是桓温手下做事,都是极富才华的人自然会互相看不顺眼。因而这二人相处不和的,整天都会互相挤兑,旁人都知道郗超和谢玄不善。

不久,北方盛极一时的前秦君主苻坚率领近百万大军南下侵犯东晋,已经如饿狼一般吞并了梁州、岐州等地。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军,朝廷征召文武兼备的将领统率军队抵御来敌。于是谢安冒着众怒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

当时是一片人都反对,唯独与之不和的郗超表示支持。郗超说他曾经和谢玄共同处事过,他知道谢玄能够发挥出手下的各种长处,令他们施展出自己的才能。所以郗超相信谢玄肯定能够成功抵御来袭的敌军,而最后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参考资料:http://xy.eywedu.com/Humanities1/ssxy16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2

译文

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

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原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扩展资料

郗超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

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郗超善长草书,亚于二王,《书品》将其书法定为中品。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淝水之战中,谢玄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谢玄去世,年四十六。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3
译文
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
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原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扩展资料
郗超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
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郗超善长草书,亚于二王,《书品》将其书法定为中品。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淝水之战中,谢玄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谢玄去世,年四十六。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第4个回答  2010-10-31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