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唉。这段文字的出处,释义

如题所述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于是针对这道偈再吟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意思是: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哪里有尘埃?六祖吟出这首偈语后,五祖就知道六祖已经得道证果了,于是将禅宗衣钵传给了他,成了禅宗六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4
《大方等大集经》:【夫菩提者,名之为空】
《涅盘经》:【佛性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造化、佛性、法性、无极、空、道、本来面目......这就是菩提。所以才叫本来无一物。
达到这个等级就是成佛了。

欢迎上网搜寻:奇哉!中国人,不懂中国字!
希望对你有帮助。兹节录一些供你参考:

奇之2 - 不懂『心』之意。
〖甲 • 心=佛性〗:
『心』就是『佛性』之意,如《达摩血脉论第六问》言: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即是。所以明心就是见性。而《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提及: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个『心』,当然也是指『佛性』。是佛性、是那个造化才能造出一切,《涅盘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依自己的佛性造出一切;但有些众生是没有头脑的(六根不具),依然能造出一切,可知这个『心』并不是头脑之意,头脑、意念无法造出一切(仅能造出部分)。总之,依自己六根染六尘的不同而造出不同的果。
因此可知,《心经》就是『佛性经』,是在讲『佛性』的经。
所以《达摩破相论第1问》称的『观心』法门,即是指观照自己的佛性(等同反闻闻自性),打坐时观内在音、观内在光之意也。

〖乙 • 心=法〗:
1.《达摩悟性论》言:
【经云:心也,法也】
2.《大乘起信论》亦说: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一切法皆从心起】
3.《占察善恶业报经》亦说:
【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4.《华严经》说: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
所以,《心经》就是『法经』,是在讲『法身』的经。
●而『法』就是『空』、『无相』,所以《心经》才说:
【诸法空相】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但《楞严经06-08》却说:
【依空立世界…皆依空所生】
可见『空』虽是『无』,却也是一切之所由生,这与【无极生太极】的意思雷同,难怪《心经》会有这句子:
【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
而《金刚经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庄严净土分第十、无得无说分第七》提到的:
【菩萨应离一切相…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也是在谈无相,叫人打坐时不要用到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而是无为的让内在光、内在音自然来。
●其他谈到『无相』的经典也不少,如:
1.《宝星陀罗尼经》:
【应修无相一法性】
2.《大乘起信论》:
【一切法本来无相】、【心性不生不灭】
3.《大宝积经》:
【一切法无相】
4.《华严经》:
【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5.《涅盘经》:
【如来真实是无为法】、【无相之义乃名涅槃】、【正解脱为无有相】
6.《金光明最胜王经》:
【甚深无相法】、【空性即是真法身】、【空者即是无相】
7.另《金刚经》也有『一相无相分第九』篇,标题即是『无相』。
8.《首楞严三昧经》:
【一切法性通达无相】
9.《文殊师利般若经》的:
【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诸法皆无相】、【正法无为无相】
10.《无量寿经》: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
11.六祖惠能出名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是在讲无相。
12.无相也是老子的『为无为』。
这么多经典都在谈『空』,也可证明它们是在讲同一个法门。

〖丙 • 佛性=法〗:
第2个回答  2014-04-23
出自《六祖坛经》,
神秀的偈子:

身是菩提树,(佛在菩提树下觉悟,自己如同菩提树陪伴佛左右,听闻佛法)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惠能大师针对神秀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段是惠能大师对《金刚经》的理解:如梦幻泡影,应做如是观的论述。

金刚赞: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叹无穷

这就是五祖传衣钵的理论依据。

绝相超宗 ,送走六祖的(五祖)自知之明。
第3个回答  2014-04-23
出自《六祖坛经》,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宣说出的,可以成为「佛经」的典籍。惠能大师是这首偈子〔佛教的诗,但不拘泥于合韵〕的作者。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惠能针对他的师兄神秀,写了以上的偈子。神秀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关於释义,只能简单说:这讲的是禅师对於佛法的悟境,核心是「空」。万物本空,从空尽空。空而展现大千世界,空不碍有。宇宙万物本来清净无染,何须勤加拂拭以多事呢?

希望能帮助到您。祝平安。
第4个回答  2014-04-23
我喜欢这句 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