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单纯”和“简单的单纯”有什么不同吗?

如题所述

您好!看了您的博客文章,很受益。就是有一个疑惑,请您开示一下,如果按您的启示,人是越简单地生活越好,心无妄念、清净自然中为好;但是很多的人却要经历之后带着丰富的内容才可以重新单纯下来 (修佛)----既丰富的单纯和简单的单纯,在您看来有什么不同? 从生命当下的实相上来看,不存在“复杂”与“简单”,也不存在“复杂的人”和“简单的人”,因为生命每时每刻、每个刹那刹那,都只是“一念+一觉”。每个人每个时刻都仅仅是这样,没有人某时刻或某刹那是超越“一念、一觉”的。每个刹那,你不可能一个觉下同时产生两个念头;也不会于某时刻,你一个念头上出现了两个觉知,这都是不可能的。生命的实相是:每时每刻,每个刹那——“一念+一觉”。没有人更多,也没人更少。因而,从生命的实相上讲,不存在“简单”与“复杂”,也不存在“简单的人”或“复杂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复杂的人”或“丰富的人”,只不过是一些“妄念”比较多的人。即他们的心念时刻川流不息,不停不止,内在里如猴如猿,看似聪明智慧,实在是内在受苦人。这样的人离开生命的实相尚远,因为心念一刻不停,所以觉悟生命真相的机会很少。这样的“复杂人”或“丰富之人”不是什么值得骄傲或荣耀的事,实在是前时罪人。相反,那些天生单纯,少私寡欲,心念清净的人,倒是些有福之人;过去做过功德,现在心不再跑地狱了。 因为人们修佛都是从痛苦出发的,痛苦和你的妄念有关,和你的“复杂”或“不简单”有关,你越“复杂”、越“不简单”、“妄念”越多,你的痛苦肯定越甚深。当然,你修行的动力就大,但你穿过的路也长,要穿透的障也越深厚。痛苦比较少的人,相对来说是一些心念比较单纯的人,也是说我们平常说的“想法少”的人。一个人的“想法”越少,痛苦也就越少和越小;为什么呢?因为痛苦是由“想法”引起的,没有“想法”就没有“痛苦”。所以说,单纯一些的人想法少、痛苦少,他们的福报好一些。 单纯的人虽然单纯,但并不是一点想法也没有,有想法就有痛苦,因而即使一般看起来很单纯的人,也是有些痛苦的。有痛苦就有修行,因而痛苦多的人也修行,痛苦少的人也修行,痛苦深的人修行,痛苦薄的人也在修行。那么痛苦多、深——也就是“不单纯”、“复杂”、“丰富”的人经过修行之后抵达“简单”,和本来就“简单”——“痛苦小”、“妄念少”的一些人修行也抵达的“简单”有什么不同?完全一样。世上真正的简单只有一种,不会有两种。如果有两种简单,那就叫不简单。所以对于修行来说,你经过十苦十难、百千万劫、无数阿僧衹、十地、十住、十向等到达的佛地,和那个单纯、简单、悟性好的人一念到达的佛地一样。因而,真正的简单就是“佛地”,就是空心,就是觉性,它在任何人那里都一样,不管对于曾经复杂的人还是曾经简单的人,它们相同。世上没有人有第二佛性,因此世上不会存在两种“真简单”。 所以说,“复杂的简单”和“简单的简单”或“丰富的单纯”和“简单的单纯”,从最终来看,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是头脑将它想复杂了。那就是未见到真相。世上的真相是亘古不变的“一”,那“一”就是零,就是空。你能够认识到“复杂”的中心和“简单”的中心都是“空”吗?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有解了。那解是,你意识到,你又“想多了”。在我看来,如果你“复杂”,你想去削减“复杂”是不简单;如果你认为自己“简单”,想去了解“简单”是复杂。你注意到了吗?人不管认为自己是“简单”还是“复杂”,那本质一样,面对你的“复杂”或“简单”,你最好什么也不对它做——不增不减。为什么呢?如果你去削减复杂,那是不简单;如果你去了解简单,那又陷入复杂。所以一个人面对他的复杂或简单,最好无为——什么也不做。对心或事物,不增不减,就能不垢不净。 世上,“简单”无二,“复杂”无二,“简单”和“复杂”还是无二。所以,去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吧,不要在异相之相上纠缠。智者看同,愚人看异。智者因为见物物之同,所以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困惑;愚人因为见事事相异,所以有冲突、有矛盾、有冲撞、有困惑——有痛苦。所以活在这个世上,要初步学习“求同存异”,再之学习“有同无异”,最后学习“无同无异”。如此学习,方是道的次第,道的功课。大道门前见“异”,大道门边见“一”,及至进入大道,见“空无”。祝福你由“异”至“一”,乃至入住“空无”!无一无异,平等不二,正等正觉,无上菩提。真心修行,汝将达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