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的条件有哪些

如题所述

您好,《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在第三条和第四条对于不同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进行初始计量作了“明确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在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对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三条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第十一条的规定,购买方应当区别下列情况确定合并成本:
(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3)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4)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因此,题中会计处理应当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5 700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60万元
借:坏账准备 240万元
贷:应收账款 6 000万元

关于补充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的有关规定: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发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因此,题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应当以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计量,即题中的5 700万元。至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 000万元折合甲公司拥有份额6 000万元(10 000 * 60%),不是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而只是构成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的一部分,另外的部分即为商誉或者“负商誉”。

总之,上述两个“公允价值”是不同的。

另外,题中说明“A公司以其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还所欠甲公司5700万元债务”,由于题中未特别说明甲乙公司具有关联关系,因此该5 700万元可以认定为是公允的。当然,在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的认定,还需要其他相关资料的支持。
第2个回答  2019-02-26
1,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中,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以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加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协议约定的价值确认投资成本。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的方法。

初始投资时,首先判断是否企业合并,如果是企业合并再判断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确认其初始入账金额。

初始入账金额确定以后,再根据投资比例等因素确定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要把后续计量和初始计量分开来看,初始计量分为以上几种情况,和后续计量没有直接的联系。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都是采用成本法核算。

2,讲权益法时讲到的初始确认中,此处的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和权益法下的初始确认有这些不同:

(1)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摔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人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