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产生,由于人在进行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锻炼或比赛时,肌肉过度紧张,机体能量消耗过多,身体就会产生疲劳感.
1.1 运动能力与
身体素质的变化导致运动性疲劳因素
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紧密联系.身体素质就是人体各功能器官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譬如,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当然下降,于是在完成练习时,往往会力不从心而感到疲劳;再耐力运动中,如果心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就会降低,机体就会疲劳而降低工作能力.
1.2 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导致运动性疲劳
当人体从事运动导致疲劳时往往伴随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极量运动2-3分钟至非常疲劳时,肌肉内的
磷酸肌酸可降至最底点;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由于糖的大量消耗,
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储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导致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之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的堆积及水盐代谢变化等影响,机体工作能力就会下降而出现疲劳.
1.3 精神意志因素与运动疲劳
运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
神经系统指挥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降低会使疲劳加深.例如,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胸闷、
呼吸困难、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情绪低迷,这种状态称“极点”.此时,如果依靠
意志力和减慢速度继续下去,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消失,动作变得轻快有力,这种现象就是“第二次呼吸”.这样就可以推迟疲劳的出现或减轻疲劳的程度.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恢复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
3.1 休息
休息是疲劳恢复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学习得好,锻炼得好.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动性休息.
3.1.1 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运动员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
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9小时,并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还可适当增加.
3.1.2 活动性休息
所谓活动性休息就是指在休息时进行其他活动,也叫积极性休息.当局部肌肉疲劳后,可利用未疲劳的另一些肌肉进行一些适当活动,借以促进全身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恢复.当全身疲劳时,也可通过一些轻的、兴趣高的体力活动,来达到加速消除肌肉代谢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体育课中应多采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作为休息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