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800字

如题所述

8月18日,经北京警方证实,演员柯震东、房祖名等人因涉毒被拘留处理,毒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众所周知,毒品会对人体带来伤害,但还是有人吸毒。他们有些人是自主的,有些是因为好奇,甚至有些是被诱骗,可一旦染上毒瘾便难以抵制。抵制毒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涉及到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家庭。
以“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为主题,邀请相关部门及市民代表一同探讨毒品的危害,以及岳阳市查毒、禁毒、戒毒等方面的工作,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无毒”环境,献计献策。
目前全市有多少吸毒人员,禁毒形势如何?
张松柏:岳阳市共有吸毒人员近万人,各县(市、区)均发现有吸毒人员。截至2014年6月,岳阳楼区现有本籍在册吸毒人员3355人,吸食传统毒品人员为1972人,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为1383人,参加社区戒毒91人,参加社区康复15人。
当前吸毒人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吸毒人员总量增幅有扩大趋势。自2010年以来,岳阳楼区本籍在册吸毒人员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攀升。2014年较上年增幅达13%;第二,吸毒人员呈现低龄化趋势。岳阳楼区25岁以下吸毒人员去年为322人,今年增至413人,增幅达28%,低龄涉毒人员虽占比不高,但增长趋势已经显现;第三,吸食合成毒品人群数量扩大,且“以贩养吸”现象增多。自2012年以后,合成毒品吸食者以17%的速度上涨,岳阳楼区既贩又吸人员去年上升至73人。
近年来,岳阳楼区通过开展预防教育、严打整治、堵源截流等各项工作,毒品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社会发展进入高速转型期,涉毒犯罪形态也呈现内容更新,转化更快,手段更多,品种更广的趋势。
截至目前,岳阳楼公安分局共查破各类涉毒案件829起,其中刑事案件63起、行政案件766起,抓获各类涉毒违法犯罪人员1283人次。通过逐年逐一分析案例,我们发现当前禁毒案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毒品渗透日益加剧,特殊人群贩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自2012年岳阳市中心城区重症收治中心建成以来,截至今年7月,在抓获的贩毒、容留他人吸毒嫌疑人中,有重症特殊人员6人、怀孕人员1人,已远远少于以前的查获数;第二,贩毒网络更加严密,本地籍人员参与毒品犯罪呈现走高趋势。查获的聚众吸毒团伙成员多以老乡、朋友为纽带,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涉毒特征。第三,“黄”、“赌”、“毒”关联性增高。合成毒品常被用于通宵赌博、聚众淫乱等不法活动,同时毒品犯罪与涉黑、涉恶、涉枪案件相互交织的现象也有所增多。
向晗烨:总体来说,戒毒所的工作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让戒毒人员在身体上、心理上进行康复。同时,保证他们的安全。就现在的禁毒工作来说,我觉得这种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今年元旦至今,岳阳市一共抓获了986个吸毒人员,其中戒毒的只有823人,还有100人不能在戒毒所里戒毒。因为其中有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以及患有一些疾病的人,我们是强制不了的,他们就借此明目张胆地吸毒。
目前的戒毒局面比较严峻。戒毒所日均关押量在326人左右,从7月1日开始,警方加强禁毒工作,导致戒毒所里的戒毒人员猛增。戒毒所里最多的关押量为360人,目前已经关押332人,马上就到了满员的地步。
从2008年6月1日《禁毒法》颁布实施了以后,戒毒人员的强制戒毒期限从以前的3个月至6个月到现在的两年。(如果戒毒人员表现良好,一年之后戒毒所出示他的诊断评估表,可以向抓获其的单位申请提前解除,转社区戒。)所以,戒毒所现在的局面基本上是只进不出,形势非常严峻。
目前,我们戒毒所在职民警只有27人,晚上6人值夜班,每半个小时巡查打卡一次,以确保戒毒人员的安全。戒毒所里戒毒人员的年龄大概在25岁到45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12:1,女性吸毒相对来说较少。通过到戒毒所戒毒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人都愿意戒掉毒品。但是一旦他们出了戒毒所,走入社会后,因为社会人员对他们的歧视,或者又加入以前的社交圈子,很容易造成他们复吸。所以,我觉得要给予戒毒人员更多的帮助和关心,政府也应该加大社区戒毒的力度。
社区怎样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效果如何?
万雁飞:2008年《禁毒法》实施,赋予了社区戒毒康复的职能。自此,社区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为了加大关于吸毒人员摸底的准确性,我们采取了两个方法,一是发动群众进行举报,经查实后,给予50元-100元不等的奖励;二是,采取吸毒人员自愿上门报到的形式。岳阳楼街道办事处下辖8个社区,建了8个工作点,为了让吸毒人员主动报到,每年过年时,我们给吸毒人员发放困难补助。通过这些形式的摸底调查,我们把整个街道的吸毒人员基本上摸清了,一共187个,其中15个在强制戒毒所,还有一部分随着区域划分走了,剩下78个我们建档对其进行管理。
为了从心理、生理上帮助吸毒人员脱毒,我们采取了3个办法:管理、教育、帮扶。从管理方面来说,街道建立了戒毒康复工作站,成立“五帮一”的帮助小组,包括社区干部、管区民警、工作站干部、小组长和志愿者。帮助小组与戒毒人员签订帮扶协议,定期到吸毒人员家里走访、了解情况,社区定期给吸毒人员做尿检。
从教育方面来说,每月邀请专业的心里疏导师,与吸毒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把每个月的15日定为集中教育时间。从预防犯罪、吸毒等方面,专门给他们上课。另外就是带领吸毒人员参加公益劳动。
从帮扶方面来说,第一是通过民政的救助平台,给吸毒人员解决低保、医疗救助、妇女维权等问题,让他们病有所养,有固定的生活来源。第二是以我们的“爱心超市”为平台给予帮扶。岳阳楼街道办事处于2005年成立“爱心超市”,超市里的东西都是由社区附近的爱心人士筹集的。吸毒人员如果达到管理要求,每个月发给他们一张爱心卡,凭这张卡到爱心超市,每个月可领取一袋大米、一壶油。第三是帮助戒毒人员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今年,我们街道新引进两条生产线,帮助就业的吸毒人员有26名。
通过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吸毒人员的操守率得到提高,街道的综治民调满意率大大提升。
为什么会有人去吸毒?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
高辉:我接触过一些吸毒的案例,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吸毒通常是基于以下几种心理。
一是虚荣心和好奇心。这里说一个案例,一名城管人员50多岁了,因为吸毒贩毒被判刑10年。最初是他的一个朋友过年时带回一些毒品,基于好奇的心理,他便吸食了,之后就上了瘾。被抓后,他悔不当初,说自己变成阶下囚,仅仅是一念之间。
二是寻求刺激,觉得吸毒好玩,这在娱乐场所比较常见。
三是冒险心理。有很多人认为吸毒没什么大不了,不会上瘾。曾经有一对夫妻,丈夫吸毒,妻子老劝丈夫戒毒,但丈夫戒不掉,她就认为不可思议,于是就以身试毒,想证明毒品是可以戒掉的,最后也染上了毒瘾。
四是被骗。现在有很多人是被朋友或圈子里的人骗去吸毒,而并不是主动想要吸毒。毒品被做成烟、糖丸或者饮料等形态,常人很难分辨。
五是被诱惑。通常是被金钱和权利所诱惑,走上吸毒之路。
六是对毒品有一种依赖感。如慢性病患者或癌症患者等,通过吸毒来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对毒品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但实际上毒品带来的危害要更大。
沈立之:就我所知,吸毒人员已蔓延到初高中学生,校园里甚至出现黑社会的雏形,影响相当不好。岳阳某所中学,就有两名贩毒的学生因为利益问题打了群架,造成3人重伤。还有因自己染上毒品致使其他朋友也染上毒品,最后走上了卖淫之路。
为什么在校学生会染上毒品呢?首先,是价值观扭曲。很多学生对吸毒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判断,并以此为荣,觉得我吸过毒我很酷,很有面子,好像自己混得很好一样。
其次,是对毒品认知不够。很多人都认为吸K粉、摇头丸不会上瘾,酒吧还有一些形似糖状的毒品,当事人不明不白就吃了摇头丸,还没意识到。
如何看待吸毒这一现象?
邓娟:年轻人吸毒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灾难性的毁灭。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两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我同事的姐姐家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却因为吸毒染上艾滋病,最后惨死;我认识一个小伙子长得很帅,因为吸毒,最后结局也很悲惨。对于这种人,实在是既心疼又可恨。
沈立之:最近,柯震东和房祖名因涉毒被抓。我身边有特别多脑残粉发微博挺柯震东,说:“柯震东,我还爱你。”其实,我认为,明星也是人,不管什么人吸毒,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为什么一个普通高中生竟然能吸毒贩毒?回想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很少有大力开展过禁毒宣传活动,大多是通过展示毒品的照片来教大家辨识毒品,或者通过对毒贩和瘾君子的故事讲述起到警示作用,但这些方式远远达不到青少年主动预防的目的。我觉得,治本的方法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拒绝消极的社会习气,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如何远离毒品?我们该做些什么?
张松柏:可以通过打造立体化禁毒工作体系,让人们远离毒品。为此,我有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全民禁毒预防教育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毒品问题分级预防工作,对象上突出青少年、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地点上突出宾馆旅店、网吧、车站、游戏厅等外来人口集中部位,内容上突出识毒防毒技能,形式上突出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
第二,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体系建设。紧扣发现、戒毒、康复、巩固四个关键环节,加强社区戒毒医疗机构规范建设。禁毒办要主动协调,指导社区基层组织做好戒毒人员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康复等信息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建立社区戒毒人员的帮教工作,推进戒毒人员就业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失控吸毒人员数量。
第三,加强禁毒防治体系建设。禁毒委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自在禁毒宣传教育、打击毒品犯罪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妇联、工会、教育系统要组织推进“六进”活动,街道和团委要广泛吸收在法律、医疗、心理、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禁毒志愿者,人社局、工商局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解决吸毒人员戒毒抗毒和就业安置问题。
第四,强化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打牢发展基础。将禁毒志愿者配备及保障工作做好、做实,进一步提升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
第五,加大禁毒经费投入,增强综合保障力度。政府要从解决禁毒工作实际困难、实际问题出发,各办事处也要将禁毒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经费及时到位。财政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禁毒工作的业务需求,逐年对禁毒工作经费进行适度增加。
万雁飞: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我虽然在街道分管政法,但我们在没有建戒毒康复工作站以前,一直以为戒毒工作就是公安的事。同时《禁毒法》赋予社区戒毒康复职能,却没有赋予权利,那么就形同虚设。希望从顶层设计上加强职能分配。
二是工作人员的力量上要增加编制,街道人员有限,我们的戒毒康复工作站人员还是从综治办抽调的。
三是要加强经费保障,确保戒毒工作能顺利进行。
王露: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只是其中一块。平常,我们会通过电视、广播、海报等,进行禁毒方面的教育,组织专家进行法律法规、道德方面的讲座。因为学生年纪小,对毒品缺乏了解,也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过一次为期一周的禁毒周,学校保卫处、教务处出台禁毒知识100条,让学生记下这100条,用最原始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让他们来记住基本的禁毒知识。其次是开展主题班会,以实例教育学生,而很多辅导员对这方面也不是很在行,毕竟不是专业的,需要辅导员去百度了解实例,然后在班上讲解。
我认为,家长、老师、学生都要提高认知,警惕毒品的危害。在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关于禁毒的宣传教育,要有一个长期机制和一个固定的管理团体,最好能让学生加入禁毒队伍,鼓励他们去当志愿者,让他们去宣传,他们会对这方面的危害更加了解。最后,我想呼吁家长和社会,动员所有的力量去禁毒,那样效果会好很多。
高辉:我觉得,禁毒和戒毒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个人来说,吸毒人员很多都是社会无业人员,他们很空虚,有盲从的心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重要,要有目标,有追求,自觉抵制负面的东西。从社会及家庭来讲,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家庭要多给予家庭成员关心和呵护。另外,我们还要给予吸毒人员更多关爱,学着去接纳他们。
邓娟: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毒品的危害,从小培养责任感,要有价值观和目标。另外,要跟孩子好好沟通,少去娱乐场所,多交有正能量的朋友。同时,家长还要以身做则,先了解毒品的危害,然后讲给孩子听。但是,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及留守儿童,都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缺少这方面的教育。据我了解,目前涉毒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这说明吸毒不仅仅是社会和管理机构的问题,最根本是家庭的教育,需要我们家长去解决这些问题。
嘉宾:
张松柏(岳阳楼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三级警长)向晗烨(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主任)万雁飞(岳阳楼街道办事处副书记)王 露(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师)高 辉(爱家婚姻家庭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邓 娟(家长)沈立之(高中毕业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