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崇拜明星的利与弊

我为了学习而提问的
配合合点哦

(一)陈述观点: 我方的观点是追星弊大于利。
(二)主要论证与陈词: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自控能力差,很难管束自己。一旦坠入追星的迷阵,就很难再逃脱!就比如有一位高中生因盲目地追周杰仑,把他妈妈给他上学的钱拿出来购买关于周杰仑的产品,甚至还买了一套房子住在周杰伦家旁,因而花光了他妈妈给他上学的所有的钱。由此可见,这还能说追星好吗? 童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阶段,如果把这时间用来追星,就会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从而让我们的童年变成一片空白的回忆! 并且,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是非好坏,只是他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点儿成绩。比如名噪一时的刘晓庆,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可后来却因为偷税漏税而沦为罪犯。再比如赵薇,穿印有日本国旗图案的衣服,而出了洋相。追这样的“星”又有何意思呢? 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大问题。假如一位同学迷上了追星,就会大量关于这类的商品,从而增加了经济负担。有项新闻曾任意地对全市的一百多个学生作过此类调查,有94%的学生有过购买偶像的相片、海报、写真集等此类物品,而其中经常性购买的就占57%。我方还了解到外面商店关于此类商品很多,但价钱都很昂贵,像一张海报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张CD盘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写真集就大都在15元、20元、30元……甚至一本几百元的都有。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收入的小学生来说,经常性购买这类物品无疑将大大增加父母、家长们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方认为追星弊大于利!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姑且不说,但作为学生,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不管你是多么的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你都没有理由说放弃,只要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只要你不说放弃,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愿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中学生的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之风,近年在中学校园里悄然兴起,时下正值风头强劲,且大有越刮越猛之势。偶象崇拜,本是一种心态,是心有所属的精神寄托。健康的偶像崇拜,会使人获得精神力量,百析不回,受益终生;不健康的偶象崇拜,则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精神意志的颓丧,误人一时或一生。当今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绝大多数是不健康的,普遍地具有盲目性和狂热性,影响也极为消极。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了。

当今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盲目性,表现于对偶象崇拜的“单项选择”和崇拜原因的稀里糊涂。古今中外,英才辈出,崇拜对象的选择面应是极为广阔的。而当今中学生的偶像崇拜,似乎别无选择,一窝蜂地崇拜港台歌星、影星。人无完人,偶像也非尽善尽美。该崇拜什么,舍弃什么,当今的中学生心中无数。他们不崇拜港台歌星、影星的执着追求、勤学苦练、顽强竞争、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崇拜的是明星们的轰动效应、浪漫情怀和天文数字的高收入。一些人甚至刻意模仿他们的服饰发型、举手投足、一攀一笑和那广东式的普通话,全然不顾有东施效颦之嫌。

当今中学生对偶像崇拜的盲目和狂热,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上讲,中学生思想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虚荣心极强,喜欢赶时髦,容易感情用事。而明星们出头露面的机会多,可以最容易、最直观地向人们展示自我价值,因而少男少女们为之倾倒。此外,不少中学生视崇拜港台明星为时髦,不知达尔文、爱迪生者,不会被人取笑,不知刘德华、童安格者,却要被笑作白痴。

许多人是怕“掉价”,稀望糊涂被卷了进来,根本没想过该崇拜些什么,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志趣与其相联系。客观上讲,宣传媒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舆论导向有失偏颇,一味迎合年青人的心理。什么“白马王子”、“海的女儿”、什么“梦中情人”、“心中偶像”,什么“年轻巨富”、“名利双收”……引得千千万万中学生飘飘然,昏昏然。其中不少人上课不专心,导致成绩下降;还有的人为了满足崇拜偶像的物质需要,给家庭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负担;甚至挺而走险,偷窃勒索之事,由此而生,早恋、逃学、出走,讲打扮,一意孤行的所谓性格,均与此有关。还有作文中屡见不鲜的、港味十足的句子:“好想你:孟肽闩丁保,“好开心,好开心哦”,也是盲目仿效的结果。丢了清纯和自然,学来粉饰和别扭,岂不可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0
会失去自我的,很多人只看到明星好的一面,看不到坏的一面
第3个回答  2013-12-10
盲目而失去自我
当然可以借鉴明星们的成名之路 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