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变革

如题所述

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增多,城市也随着发展起来。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魏都大梁、楚都郢、燕下都易、韩都新郑等都是当时规模很大的城市。  燕下都易,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东西长约八千米,南北宽约四千米,是现存战国城址中最大的。  齐都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呈不规则方形,南北约四千五百米,东西约四千米。小城在其西南角,呈长方形,南北约一千八百米,东西约一千二百米。大城为贵族、平民所居,有繁荣的商业区和各种手工业作坊与游艺场所。小城是王城,除王族居住的宫殿外,还有少量直接为宫廷服务的手工业作坊。《战国策·齐策》记述说:“临淄之中七万户……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者;临淄之途,车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此语虽有些夸张,但也较全面的勾勒出战国时期最繁华的都市的社会生活全貌。    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井田制越来越难于维持,很多地方出现了“公田不治”“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等井田荒芜的情况。齐国也出现了“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的情况(大意是由于不想耕种大田,杂草长得非常旺盛)。在这种背景下,齐桓公用管仲为辅佐,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管仲的改革首先从经济入手,针对井田制瓦解的情况,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与私田,一律“相壤定籍”,依据土地的肥瘠、面积大小和产物的多寡,确定赋税的等级,统一收税。这种新税制,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通过税收制度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调动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经济基础。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国家以土地面积为根据(不分公田、私田)向田地主人征税,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但客观上公开确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和所有权,进一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在战国初期魏文侯统治时期。魏文君很有作为,任用魏成子、翟璜、李悝等贤臣,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改革。变法主要内容有:一、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任人唯贤。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辛勤耕作。三、实行平籴法,维持经济秩序,限制不法粮商的投机活动。四、制定《法经》,建立法律制度。李悝变法使魏国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主要强国。有的学者认为,魏国这次变法以魏文侯为主,应称为“魏文侯变法”。    吴起变法  战国时楚国悼王时期的一次变法。变法内容有:一、废除贵族特权,打击贵族势力。二、整顿吏治,革新政治。三、严禁私门请托,重用有真才实学之人。吴起变法改变了楚国“贫国弱兵”局面,但得罪了旧贵族。楚悼王死后,贵族大臣作乱,攻击吴起,把他乱箭射死。    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商鞅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反对,秦太子带头犯法。商鞅铁面无私,刑其傅公子虔等。秦孝公死后,旧贵族进行反扑,太子即位后,公子虔等诬告商鞅谋反,下令逮捕商鞅,处以车裂之刑,诛灭全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4
井田制逐渐瓦解,出现铁犁牛耕,封见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到商鞅变法时期以珐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的荷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