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请以具体案例分析,小教心

如题所述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语言特别精确的特点。数学教学课可以说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课。特别在低年级尤为重要,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第一册数学教材中学生已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像比较9+6( )8+6,部分学生可能还要先算出得数再比较,在这里要教给学生不一定要计算,先去观察,启发思考,学会估算,为以后的估算教学做铺垫,这样比较大小的例题很多,再如9+4()9,13-9()13。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指思维的路径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维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布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出示9加3,让学生思考怎么计算。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的“凑十法”,只要学生说得正确,都应给予肯定。像这样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去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是要求学生能在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
如8加5的进位加法,有的学生说不一定用凑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为9加4的知识前面已经学过,掌握得比较牢固。对于学生的这种独创方法也应予以肯定,使学生产生满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后能去独创思考。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这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5
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什么是创造力?儿童创造力有什么特点?为此,父母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父母应知道,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我们不能用评价成人创造性活动的标准来评价和考查儿童。具体来说,儿童创造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的创造力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有变化也不大,而儿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发展渐趋成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创造性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地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的类型和范围有了扩展;二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断增强;三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产品由主要具有个体价值向同时并且更多地具有社会价值方向发展。

2、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

创造力是建立在相应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幼儿思维发慌正处在直观动作和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抽象的逻辑思维刚刚萌芽,知识经验欠缺。这就决定了幼儿只能进行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缺乏逻辑性的创造。小学生、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且辩证思维已初步形成,知识经验渐趋丰富,因而已能作出一些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发明,撰写有创造性的科技论文和学作品等。但总体而言,与成人特别是与发明家、科学家相比,儿童的创造力仍然处于在较低水平。

3、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

成人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针对性。相对而言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而借以表现的活动及领域相当广泛。这在学前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他们的创造力几乎在所从事的所有活动中都能发现。他们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定型的行为模式,不受规范、习惯的限制和制约,思路开阔,自由空间较大,最充分地表达了现有的水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创造力逐渐从自发向自觉转化。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18
买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