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图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一:图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二:2012年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关键是政府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协调起来。材料三:历史表明,福利水平过低,人民难以合理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不一定稳定;福利水平过高,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并会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福利”亦福亦祸,人难以把握。(1)指出材料一中图1、表1的经济信息。(6分)(2)依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11分)(3)运用规律的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9分)

(1)①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都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属于财政赤字的状况。(2分)
②2005年--2011年,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都有所增长,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
③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都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2分)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4分)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4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
(3)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按规律办事。若国家福利的制定、实施能从一国的实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是“福”;若脱离国家实际,违反经济规律则是“祸”(5分)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行科学的福利政策造福于人类。因此,该观点是不正确的。(4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表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先看再比后升华。”看强调看全信息,包括表头、表格、小注,比是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就本题来看比较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变化。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对比。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都有所增长。后升华强调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本质问题。分别是2005年--2011年我国出现财政赤字的状况;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第(2)问限定知识点是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可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角度说明理由。第(3)问是评析题。知识范围是运用规律的知识。可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按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两方面分别分析观点的错误性。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