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十三”一段话“樊迟请学......焉用稼?'"说明什么问题?孔子真的认为种菜没出息吗?

还有,孔子真的看不起农民出身的樊迟吗?

没有。“小人”应该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孔子自称“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会轻视农业,不屑其弟子樊迟学农种地?樊迟是谁?他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孔子对其一直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干些大事,而不当农民,来学对于当领导来说是末技小道的稼穑,确实有本末倒置之嫌。况且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苹果蔬菜水果滞销,一帮县里面领导,书记上街卖水果,我认为他们能力真是有限。百姓最需要的是廉能有为的官吏,倘能未雨绸缪,掌握市场信息,指导农民规划生产,又何必临事而力竭技穷,亲自上街售卖推销。
如果还认为孔子鄙视劳动,看下面例子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a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这里,南宫适跟孔子说,后羿善射,奡擅长水战,均不得好死。大禹,后稷亲自耕种田地却得到了天下。南宫适走后,孔子称赞说:这人真是个君子啊,这人真是崇尚仁德啊!
大禹、后稷大德兼备,同时躬亲稼穑,南宫适称赞这样的行为,孔子称赞南宫适这样的人。足见孔子是并不反对君上懂稼穑的,凡人大道小道不能兼备,那便“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了。像樊迟这样的人,应该先学好德立信的大道,如果只学稼穑,那其实不也跟锁匠国王和词人李煜等类似了吗?
关于本问题第二回答的观点:论语中老农说孔子坏话,徒弟们还能把这个段子收进论语中来,足见儒家子弟并不小器。
至于说孔子人品和师德有问题的。那看一下下面两句: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u)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有的人看这两句义愤填膺,觉得孔子人品和师德都有很大问题,妥妥的人生污点。好吧理解文章,copy,对原文改变真的累,手机打的很慢。我发链接,原文讲①孔子是否骂人 ②孔子是否轻视劳动人民。贴吧下5楼,25楼,32楼的观点还可以。链接:<a href="https://tieba.baidu.com/f?kz=945554520&mo_device=1&ssid=0&from=844b&uid=0&pu=usm@0" target="_blank">https://tieba.baidu.com/f?kz=945554520&mo_device=1&ssid=0&from=844b&uid=0&pu=usm@0</a>,sz@320_1001,ta@iphone_2_7.0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520FE476CFAB00F5F0168C1B046AD951&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referer=m.baidu.com?pn=0&
对于孔子去齐国当官被晏子阻拦的,我更倾向南怀瑾先生的看法(只谈看法),楚国的那一次机会完全是因为楚王后来忌惮孔子及其弟子的能力,就不给了。至于鲁国的机会,那是季桓子怕孔子威望超过他,故意用计逼走孔子,后来季桓子临死前相当后悔,觉得这件事断送了鲁国中兴的希望,嘱托儿子一定要把孔子迎接回来,他儿子有点私心,孔子又不想当官了…不要给孔子戴高帽子,同时也不要把孔子踩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1
题主,孔老二的原话我就不说了,上面下面都有,我就单单从这个事件中的角色进行分析。这件事中总计出现了两个主角和X个配角:主人公樊迟,老师孔老二,以及在场的孔老二其他学生,也就是樊迟的同学,这个事儿呢,也是这个或者是这群人记下的,具体人数不详名字不详。
首先,孔老二是个老师,师者,解惑也。这也不用我多说,面对主角的求知欲,孔老二表示了自己不会,哪怕我不用辩证和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儿,都知道他是称职的!
但是,孔老二这个老师没有用辩证和客观的眼光来教育樊迟。相反的,他还做出了小人才会做的行为:樊迟离开后,这位为人师表的老师(对着在场的其他学生,也就是樊迟的同学,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多人的面)说樊迟:“小人哉!”
至于他说的什么咱们先放下,单就他的这个行为来说,这是什么概念?在我看来,这才是两面三刀的小人!在普通的人与人的交往中,这种当面说人背后说鬼的行为,就是妥妥的小人行事!更何况还是位老师?!
然后再说孔老师的原话,这里我也不贴出来了,他话中在礼义信之前都挂有个“上”字,这个上是个什么意思呢?在我的理解当中,应该是上层人物的意思,通俗点来说就是统治阶级,上有所好下必那啥嘛。
那么到了这里就已经很明显了,孔老师在说完这些后接着道: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我认为这里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你们做到了礼义信所要求的,那么就会被“上”认可,这些种地的种花的就会带着他们的孩子接受咱们管理!为什么还要学?
‍ 上面被采纳的答案当中,回答者说樊迟似乎是没什么主见,我是反对他这个看法的,纯粹就是在扯淡,樊迟没有主见会想这个问题?还付诸于行动向孔老师请教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他太有主见的表现!这件事里面没有主见的是什么人?正是这件事中除了孔老师和樊迟以外的人,他们只是盲从于孔老师的教育,鹦鹉学舌般的盲从,还故意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用以笑话樊迟!
这些自以为将樊迟干的蠢事儿宣扬出去的人,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否则他或者他们的名字将会和樊迟一样被记录到这件事,最终录入论语当中流传千古!可惜,没人出声!于是,也就没能留下名字!这在我看来有些可惜,多么好的千古流芳的机会,倒是这个没有“主见”的樊迟,留下了他在两千年前便关注华夏血脉生存的根源——农业的证据!‍
另外,人们都有拿自己认为的常识去衡量古代的习惯,上面这位答题者显然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哪怕他已经采取了所谓的辩证和客观的眼光!也逃脱不了知识不足造成的想当然!
孔老师骂樊迟小人哉,这里的小人可不是答题者老兄所说,相对于咱们理解的君子来言的,我认为当时的孔老二绝对不会拿自己比作君子的。在他生活的战国时期,君子是“上”的一种,而且是“上”中最顶尖的存在,我这里说个词,大家就能想象一二:“战国四君子!”
据我所知,战国时期的君是爵位的一种,封君的人不一定是王族,他们大约可分为两种:1,列国君主的子弟,比如战国四君子,当然黄歇这个家伙不是。还有幸臣,比如卖屁股卖到千古流传的龙阳君;2种就是有文治武功于本国的将相,比较有名的如商君商鞅、马服君赵奢、还有我的偶像武安君白起等等,这些君都是有封地的国君!其概念就相当于汉朝时的王爷!就这种情况下,孔老师拿自己当君子?
前面我之所以认定孔老师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实际是从他这人生平来做出判断的,众所周知孔老师一生最大愿望就是“克己复礼”,重现太平盛世,由小康而达大同。大同社会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蓝图。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则必须有一定地位,有一定基业或者说是地盘,因此孔老师一直在寻找机会当官。
三十多岁时到齐国去,回答齐景公的问题,“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这是孔子遇到的第一次机会。但由于晏婴的阻挠,齐景公变卦,孔子没有当成官。
周游列国到达楚国时,“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当时楚国疆域最大,楚昭王算是比较开明的君主。七百里是相当大的地盘,这是最好的机会。但由于令尹子西的阻挠,昭王改变主意,孔子再度失去机会。当年末,楚昭王就死了,孔老师在楚国发展的机会彻底失去。
鲁国内部矛盾深而杂,公山不狃是季氏采邑费的长官,背叛季桓子,派人召孔老师。老师想去,结果子路不愿意。孔子说;“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很明显,是想借用费做根据地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最终还是没去成,这年老师五十岁。
六十多岁时,晋国大夫赵简子统治下的中牟县县令佛肸背叛,派人来召老师,孔老师又跃跃欲试,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老师完全有几分列宁的风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0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我们需要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这段对话。樊迟这个学生好学,但似乎有没有主见,什么都问,什么都学。这让孔子的内心多少有些情绪上的不舒服,孔子可能会认为樊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知学习的重点。孔子回答樊迟的问题,说自己不如老农和菜农,也是实情,应该无他意。孔子一句"小人哉,樊须也",却让后人以为是孔子骂了樊迟。实际上我的理解,鉴于樊迟学习的内容庞杂,孔子不过就是认为樊迟没有远大目标和志向罢了。上好礼、义、信这段话的评论,孔子的议论也是实情,自古以来从来都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言外之意,樊迟应该问礼义信,又成为"上"者的志向,如果这样就不用学种菜、种庄稼了。但孔子的这句话,又不能不让一些后人怀疑他轻视劳动。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巨大期望,并非轻视劳动。追问

就是说,孔子让他学习礼仪方面的知识,不让他学农,是不是?

追答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希望他能有远大志向,成为“上”者。

追问

什么是”上“者?

追答

上者:上位者,古代指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东亚汉字文化圈中,特别是在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是汉字文化圈具代表性的一个社会集团。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