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故居的民间呼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故居成了城市孤岛
这首名为《自嘲》的小诗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他的“白石画屋”中所作。日渐颓废的尴尬境地。
在西城区的一片拆迁现场和新落成的居民小区里穿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跨车胡同13号。事实上,这已经成为这条胡同的最后一户人家了。整个跨车胡同早已拆迁完毕。落日余晖之中,蜚声海内外的齐白石故居在周围林立的新居民楼的包围下,显得更加破败不堪,像一个孤岛。
齐白石在《自述》中说,“那年(1927年)冬天,我在跨车胡同15号(现13号),买了一所住房。”从此,直到1957年去世,白石老人一直在这里生活,他晚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传世之作都在这所简陋的旧宅里完成。
期间,政府为了照顾白石老人,曾经在东城区雨儿胡同专门给他修建了一处舒适的新宅居住。但是老人住惯了在跨车胡同家里“天伦之乐”的日子,他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 予愿搬回跨车胡同老屋,数十年生活计已习惯。儿辈宜善体老人心意。”结果,他在新居只住了短短的几个月就搬了回来。
据齐氏后人介绍,1935年,白石老人为了安全,将家中北屋前面的走廊用铁丝装成栅栏。后来,他在题画时,常用“铁屋”二字,表明了老人对这里的深厚感情。1953年,齐白石把铁屋命名为“白石画屋”,用黑地烫金的篆书做成一个匾额,挂在堂前。并且题写长篇跋语,表达了他把这里长期保存下来的殷切希望。他说:“南岳山下有邺侯(唐代著名藏书家--记者)书屋尚存,千秋敬羡。余50岁后来京华,于城西买屋卖画,屋绕铁栅。如是年90矣尚自食其力,幸画为天下人称之。其屋自称白石画屋,不遗子孙,留为天下人见之一叹,而后或为得保千秋,亦如邺侯书屋之有幸也。”
但是,就是这所白石老人生前希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在北京市的任何一张旅游地图上,人们都可以找到“齐白石故居”的标注。但是,当许许多多的人怀着对大师的景仰之情慕名而来的时候,恐怕迎接他们的都是一种深深失望的感觉。
墙壁上大面积的脱落和裂缝随处可见,早已成了危房。门楼的一角不知何时已经断掉了,大门的黑漆因年深日久已经斑驳陆离。屋顶上丛生荒草更增加了这种凄凉的感觉。
齐白石的后人说,这还是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精致院落。据他的长孙齐佛来回忆,当时,三间北屋是整个庭院的主体,结构为两明一暗,地装木板。正屋是客厅,也是饭厅。靠东为卧房,西边是画室。建筑普通,陈设也很简陋。一张朝西摆放的黑漆画案的南端,堆放着宽窄不齐的宣纸,北端则摆满了文房四宝和大大小小的颜料碟儿。一把圆座带靠背的竹椅,上面铺着一块布垫,是老人写字画画是坐的。据说,画案的对面原来还有一张香几,上面摆着一个能够一次走一年多的玻璃罩钟,是老人经常向人夸说的心爱之物。
据介绍,白石画屋的客厅中央,摆着一张普通两用饭桌,把四边的半圆木板支起来,便成了圆桌,放下去,就成了方桌。一把长藤靠椅,放在北墙下,天冷时加一个皮褥子,是老人画余饭后休息的地方。老人平生生活简朴,待客用的也只是几个板凳,解放后,政府才给他添置了一套沙发。
据说,院子里原来种有葡萄、凌霄和柳树,夏日浓荫覆盖。北院有一棵大枣树,高出房顶。由北院去南院辟有两个雕花青砖砌成的月亮门,十分古朴雅致。
齐白石去世后,他的后人仍继续在故居生活,直到今天。
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齐白石故居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从来没有对外开放过。 齐白石当年购买跨车胡同13号的时候,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宁静。根据他的《自述》,此前的10几年里,为了寻找艺术创作的一方净土,他先后搬了好几次家。当时的跨车胡同仅有15户人家,前面的一条胡同原名“鬼门关”,后靠太平桥,东南接西单牌楼,还是一处十分僻静的所在。解放以后,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附近著名的北京金融街商业中心的建成,这一带逐渐成了寸土寸金、繁华热闹的地方。于是,这里也成为了一些有商业眼光的人注意的地方。紧挨着故居南侧的一条新扩建的马路也打破了这里保持多年的平静。
事实上,关于是否保留齐白石故居的问题,早有争论。1995年,齐白石儿子、全国政协委员齐良迟就曾向全国政协作出提案,建议在北京建立齐白石纪念馆。此后,严晓蒸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了类似内容的提案。 提案中,齐良迟表示,愿意与齐家亲属商议,将齐白石故居交给文化部或者中国美协,或者家属集资修缮故居,或者创立齐白石基金会筹办齐白石纪念馆。文化部对齐良迟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申请建立齐白石纪念馆的途径之一是,“利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故居予以适当扩建。利用故居比新建更有意义,也是较为现实的办法。”但是,“鉴于文化部基投资极为困难,无力承担该馆的部分投资,北京市文物局将予以全力协助。”可是,7年过去了,修复齐白石故居的设想始终没有变成现实。
齐白石故居的命运也牵动了其他有识之士的关注。2001年春,北京市政协委员李生生再次提出了修建并开放齐白石纪念馆的建议。他的提案被转发给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办理。但是,对北京市文物局的答付并不满意。
李生说,北京市文物局一直在强调困难。该局对他答复说:“首先是1957年齐白石去世后,故居年久失修,基础下沉,漏雨严重,已非小修小补所能解决。其次是多年来故居属于私产,是非开放单位。由齐白石先生的后代及其家属多户居住。因此一直没有一个日常管理单位负责故居的文物保护等诸项工作。”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由使用单位负责文物建筑的保养和维修。考虑到齐白石的家属多年来在故居内居住,亦是故居得不到彻底维修和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2月,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也对记者作了同样内容的解释。
据了解,1994年开始,北京兆泰房地产公司承接对北京市西城区南丰小区危改旧房改造工程。其改造范围主要位于齐白石故居东侧。当时,据说为了“节约几百万元的拆迁费用,”兆泰公司曾表示不愿将处于文物保护范围内的齐白石故居进行搬迁。
据北京市文物局的说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兆泰公司后来同意承担故居内居民的搬迁费用,“住户搬迁后,由兆泰公司进行修缮,作为文化场所对外开放。”
“但是,因在与故居内的住户在搬迁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齐良迟先生对此建议也有一定的意见,因此,最后造成了这种周围危改小区建设完毕,只余故居仍未得到任何改善的现状。”
北京市文物局的意见是,齐白石纪念馆“另行妥为选址为好。” 有好几位齐白石的亲属对记者表示过把故居交给国家、尽快修复开放的愿望。
白石老人的一位孙女说:“现在有人说我们不愿搬走是为了要钱,其实我们主要是不愿意把故居交给房地产公司。我们相信国家有能力把爷爷的故居修复好。”她说,兆泰公司曾对他们说,修复后的故居的一部分将用作该公司办公场所,这是所有齐家人都不会接受的。
他们说,这些年来,经常有不少国内外人士来到这里。尽管大门上早已挂上了两个“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的牌子,但是还是有许多人都敲了门,希望能到里面凭吊这位艺术巨匠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许多艺术界的人士认为,保存并修复在北京的齐白石故居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据齐良迟介绍,白石老人晚年在这里创作了将近2万多张中国画。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遗嘱,将数百张精品捐献给了国家。
据悉,齐白石在当时的湖南湘潭县白石乡杏花村的故居,已于2001年齐白石137周年诞辰前夕竣工,正式向游人开放。期间,湖南省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修缮。而齐白石艺术展览中心也在湘潭市奠基,预计2002年建成。 另据了解,初步确定坐落于北京长安街上的“齐白石现代艺术中心”的选址工作,目前正在紧张的进行。
据文献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后,靠卖画为生的齐白石,在他位于跨车胡同的家里闭门谢客,在大门上挂出“官不入民家”的字副,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的索画,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日寇入侵北平时,他在这里画了《群鼠图》讽刺日本侵略者;为抨击旧官僚的腐败,他在这里画了《不倒翁》和题有“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图。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这里画了著名的《祖国万岁》,抗美援朝时,他画和平鸽参加义卖,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1956年,白石老人在这里接受了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遵崇为“世界文化名人”的白石老人,这位我国近现代美术界上的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在这里创造了20世纪中国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