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选择性必修和必修有什么区别吗?

如题所述

选择性必修和必修的区别如下:

1、评价要求不同:

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需掌握,而且必须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会丧失某些学校的评价资格;选修课的要求则相对宽松,高考时只需每个科目选择一本选修书的内容作答。

2、课程内容占比不同:

必修课的内容占高中内容的大部分,选修课的内容占相对较小的部分。

3、侧重不同:

必修课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术,培养基本素质,奠定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的基础。而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扩展资料:

新高考录取模式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既要看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为了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枯和闹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修订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

王湛介绍,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相应的,共同必修课会控制难度,选择性必修课难度稍高,选修课则是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些学校还会开大学先修课程,其难度因人而异。

在教学内容上,修订后课程重视内容的与时俱进。它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