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如题所述

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1],如果突然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时,应考虑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2]: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楚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
过去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不清或抽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3
通常所说的脑出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1、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2、呕吐:大约一半的脑胶犯病人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运动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5、眼部症状: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胞疝病人;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第2个回答  2021-12-13
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脑血栓的情况十分常见,若是没有及时发觉,持续发展下去,容易造成脑梗等情况,严重威胁生命。因此在平日需了解脑血栓的症状,一旦发现有脑血栓的前兆,及时缓解和治疗,能够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避免出现脑血栓后遗症影响正常生活。
若是有脑血栓的情况,一般会有以下4方面的征兆:
1、血压较高:若是有脑血栓的情况,血压会较高,并不是像普通高血压一样,而是血压可能会突然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此时可能人海水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发现这些现象,就要警惕是脑血栓的征兆。
2、鼻子出血:有高血压的人,若是突然出现流鼻血的现象,止住了又流,多次反复,上厕所的时候可能尿液里也有红色,眼底出血等,也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在6个月内可能会有脑血栓发生。
3、发生眩晕:若是老年人在走路的时候,突然出现浑身感觉没有力气,甚至是麻木,头晕目眩,都是较为典型的脑血栓征兆。若是本身血压较高,一天眩晕了超过5次,就要怀疑是脑血栓的情况。
4、剧烈头疼:突然间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头疼,且较为剧烈,也是脑血栓的症状之一。
脑血栓发生以后,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很多影响,甚至容易导致半身不遂、脑梗、死亡等情况,因此在平日需注意预防,具体可通过下面几个方法进行预防:
1、平日多喝水:一天尽量多喝水,能喝到2升到2.5升为好。多喝水对于代谢和循环有益处,能够避免血液过于黏稠的情况发生,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避免脑血栓的出现。
2、作息规律:年长之后更应注意作息方面规律一些,早睡早起,避免影响代谢,提升抵抗力,有助于避免血栓的形成。
3、戒烟戒酒:经常吸烟和喝酒都容易造成血液黏稠的情况出现,继而引发血栓,因此在平日应戒掉烟和酒,才能够降低血栓出现的几率。
4、适度运动:在平日应当适度做些运动,促进消化,降低血脂,也能够避免血液黏稠的情况出现,降低脑血栓发生几率。特别是在吃饭之后,应活动半小时。
5、动作缓慢:在平日无论是散步还是坐、卧、起,都应当速度慢一些,若是速度过快,易发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引发脑部缺血,也易引发脑血栓的情况出现。
脑血栓若是能够注意在平日进行预防,可以预防很多危险情况的发生,对老年人健康有益。在平日也应掌握脑血栓的征兆,及时发现,及时缓解,在发病之后再进行治疗,会增加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