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地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铲地皮是古玩行话,意思就是下乡去第一线收古董。铲地皮很有意思,因为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很多有趣的事,对买卖双方来说,有的是心酸,有的是眼泪!这就是真实的生活,酸甜苦辣,人生百相!

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铲地皮的老杨身上的,当时他入行有三四年了,也收了个小徒弟跟着自己走街串巷,还别说两个人一起出去收货有时候真比一个人方便,还安全。这小徒弟聪明伶俐的,有时候主人家加价加得太厉害,小徒弟在旁边扯扯老杨的袖子,楞不让买,主家一看这形式,再僵持不下这生意马上就要做不成了,差不多也就卖了。有时老杨脑子发热,小徒弟在旁边泼上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他的冲动也就戛然而止了。

有一天小徒弟家里有事走不开,老杨就独自一个人出门了,因为之前听邻村的地皮马大炮说某某村见到个白玉牌子,工不错,但可惜后来没能买下来。老杨还特意向他打听了那户人家有啥特点,大概在村里的哪个位置,马大炮也不愿意说得太清楚。老杨见再问也问不出什么,得,还是自己去趟趟再说吧,心里揣着期待,马不停蹄地就奔那庄子而去。到了一看这庄子也不大,约莫住着三四十户人家。找起来应该不算费劲,在村子里转了几圈,看到有一户人家比较像,正好这家女主人和几个同村的妇女坐在自家大门口上拉家常,老杨上去打探,问:“大嫂,你们谁家里有不用的老物件没?可以拿来卖钱啊,放在家里也没用,我专门收这个的!”几个妇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又一起看着这户人家的女主人,那大嫂就进屋了,不一会儿果然拿着一个白玉牌子出来了。以前的人家院墙都比较低,大概到成人胸口那么高,就隔着院墙递给老杨,老杨拿过来一看,乖乖,这是个四六子冈牌,一面刻诗文,一面刻人物,包浆熟润,玉质也比较细腻。是好东西!平复了一下情绪,老杨才问那妇人要卖多少钱?

那大嫂子想了想,没说话,坐在门楼下正在纳鞋底的另一个妇女却开口了:“前几天有个人,也说是收老东西的,给了她十块钱呢,她都没卖!”主家大嫂点了点头。

老杨咽了口吐沫,漫不经心地说:“出到十块钱了?不少了啊,怎么没卖呢?”那主家大嫂也不多说什么,就问:“你能出多少?行的话就卖给你!”老杨试探性地说:“本来我还出不了那么高呢,但人家先前都给过价了,你要愿卖的话我还出十块钱!”门口坐着的妇女都撇撇嘴,大嫂子听到这话就从老杨手里一把把东西夺了过去,老杨一看这阵势,心里也没底,但又想要这件货,那怎么办呢?

“大嫂子,这牌子还不错,但也没你想的那么金贵,我以前收到不少这样的,上次那人给你的价也不是瞎给的,这样我再给你加两块,你看怎么样?”大嫂想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不卖!”老杨没招儿了,一时间着急上火,就问:“那你到底想卖几个钱啊?”

这回大嫂子回答得倒是干脆利落:“你给我二十块钱,就卖给你!”老杨看那妇女并没有进屋的意思,就把牌子要过来再仔细看看。

看过之后心里一合算,得!成!就给她二十!于是就说:“行,二十!”刚想掏钱,谁知那妇女又变卦了,慌忙从老杨手里把牌子夺过去,紧紧抓在手里,再怎么说都不肯撒手了。加价这种事情一次只能加一回,你越加得勤别人越不卖,老杨知道这回是没戏了,那妇女也不再说话只管自己进屋去了。

东西没买成,老杨极其不甘心地回去了,一路上都垂头丧气的,一方面对这东西是真的喜欢,另一方面买回来肯定也有钱赚。回到家里想了三天,越想越不是味儿,就琢磨着准备再战一回合,但是也不能太着急了,中间隔得时间不能太短,去的越勤人家就捂得越紧。但也不能隔得时间太长,俗话说夜长梦多,去的晚了说不定就被别人买走了。老杨算着时间,约莫过了半个多月,又去了!从那家门前一路过,刚好就看到那大嫂正在整理院子,老杨在门口吆喝了一声:“大嫂,我今天碰巧又悠到你们庄了,你那牌子卖了没有啊?”

妇人停下手中的活,一看是老杨,就说:“还没卖呢,现在不急着卖!”听到有人说话这家的男主人也从屋里出来了。

老杨说:“哎,差不多卖了得了,你放着也没啥用,行的话我还出上次那个价!现在行情又不好,我给你的价别人给不了!”

“那不行,真想买的话你还得再加点钱,我这牌子是家里传下来好久了,舍不得呢。”说罢又自己干活了。

老杨心里真有点来气了,咳,这妇人可真是的!这是在套价格啊!不行,不能追得太紧,上次就栽跟头了,先缓一缓。就说:“大嫂,要不你把东西拿出来我再看看,能行的话我加点也没事!”

这大嫂刚开始有点不情愿,道:“你上回不是看过了吗?还看什么?”老杨说:“上次没看仔细,这回再好好瞧瞧!”于是,大嫂就进屋又把东西拿了出来。

老杨接过来看了半天,说:“大嫂,上次给的价真差不多了,我买回去顶多赚几块钱,生意不好做,你看?”

这回男主人发话了:“行的话,你就给上三十块钱,我们也不多说了!”那大嫂回头瞪了自己男人一眼,没说话。老杨装作犹豫了半天,答应了。心想着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快刀斩乱麻,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掏钱吧!偏偏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果然那大嫂子又不愿意卖了,老杨彻底傻眼了,一时间生气、恼怒什么情绪都上来了,眼看就要发作了......男主人感到脸上有点挂不住,就小声地劝媳妇:“行了,差不多了,这几回就属这人出价最高了!咱娃还等着交学费呢!”他媳妇立马黑了脸,狠狠地打了男人的手一下:“你懂什么!”,说着就转身进屋了。

老杨一看,这种情况也没办法,只能把牌子还给了男主人,心里有一万个不甘心,却也不想把话说绝了,这会儿冷静下来了,就跟男主人说以后想卖的话就找他。

第二次铩羽而归,老杨窝了一肚子火没处发。要说那个牌子好是好,可也离国宝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以当时的行情来看撑死了卖个两百来块钱。老杨心里明白,那大嫂两口子肯定是想卖东西的,只是不知道自家这宝贝究竟值多少钱,又不相信别人,不肯轻易卖。该怎么办呢?老杨绞尽脑汁,苦苦思索找不到办法。一晃过去了十多天,心里还在想着这事,放不下!铲地皮几年了,也见过不少好东西,单单就这件梦萦魂牵的,说来还是有一口气憋在那里,不出不快,就是要跟它死磕到底。

后来听说隔壁村的马大炮又跑去一趟,照样没收到,回来大骂那妇人鸡贼,估摸着跟自己遭遇差不多。老杨心里想,这东西虽然难买但好歹是现成的鱼,放弃了再去别处寻摸,不定什么时候能遇见呢。该争取还是要争取一下!于是他把徒弟叫了过来,两个人一商议,就决定三顾茅庐,经过一番准备,俩人就起程了。

要问他们都准备了什么呢?其实,也没别的,就买了一个小孩子上学背的花书包,崭新崭新的,这在当时的农村还是比较少见的,很多娃娃上学都是背着自己家里用布做的书包。进村的时候,老杨跟徒弟说:“这次去也不知道有没有把握呢,咱先在村口找一户人家,让人把午饭给咱做上吧,万一不成,咱也吃了饭再走。”于是,就这么定了,找了个看起来干干净净的院子,让主人家午饭时多下两碗捞面条,给人付了一块钱,那家人就特别高兴。

然后两人就直奔目标而去,这回是主动去敲门,正好两口子都在家,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为何而来。那大嫂嘴上还是很硬,张口就是:“都说了不卖,你们怎么又来了?!”说着还甩过来一个眼色,那表情请各位自行脑补。老杨不卑不亢地道:“大嫂,我们爷儿俩呢,经常在这片地界转悠,转着转着就又来到咱庄上了,既然那牌子你想卖,我们想买,不如再商量商量!”妇人好一会儿没吭声,末了才嘟哝着说:“我是想卖,但你们给那价格都不行,你叫我怎么卖?”老杨赔笑道:“价格不行咱再商量嘛,但是你也不能就开个天价不是,诚心想卖就说个实在的,能行的话我给你凑凑,毕竟路过三趟了,想来也是有缘分。”

说话的空当那大嫂子拿眼不停地瞄小徒弟手里的书包,“哦,是这样,你们隔壁王村今天赶大集,路过的时候我看到这书包好看,就给我家娃买下了,孩子快开学了!”老杨没话找话。

停了一会儿,小徒弟说:“师傅,既然人家不想卖给咱,咱就别强求了,东边赵村的不是让咱过去看东西吗?咱还是赶紧去吧,别在这耽误工夫了,再说了咱带的钱又不多,买了这个,那边就没钱收了!”老杨正要答应,那大嫂连忙说:“反正我们也是想卖的,那咱再商量商量吧!”说着进屋去取牌子,艾玛,这都几进宫了?

等拿过来了,老杨挺了挺腰说:“我说大嫂,事不过三,咱这回说定就说定了,可不能再变卦了啊!”妇人连连点头。最后商定价格是多少呢?一百三!要知道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也不过才几十块钱,这绝对算是一笔不小的进账了。事不宜迟,既说定了,那就贸易啊!老杨零零整整地仔细数出一百三十块钱给男主人,男主人接过去又数了两遍。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媳妇,只见那妇人就泪水涟涟的,十分不舍地把牌子递给了老杨。老杨接过东西,心扑通乱跳,表面上还要装得心如止水,遂安慰道:“嫂子,东西嘛不当吃不当喝的,还不如做点实事,卖了就卖了,我买回去也是卖!”那大嫂子还是很难过,说:“哎,你们不知道,这是我娘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到我这里都不知道几代了,猛一下卖了,我还真是舍不得!”

那边小徒弟一直催促老杨该去别家看东西了,老杨也知道不宜久留,就把新书包从徒弟那要过来送给女主人,说:“您别哭了,我看着心里怪不得劲儿的,这书包就给娃使吧,我回去的路上再买一个就是了!”大嫂接过书包,摩挲着哭得更厉害了......

俩人很快告辞出来,刚走出那个胡同,随后撒丫子就跑,一直跑到村口,捞面条也顾不上吃了,正好看到路上有一辆拉砖的小四轮,跟人司机好说歹说,又是让烟又是点火的,终于趁上了人家的车。等到了足够远才下车找路回家。

牌子拿回来不几天老杨就找到县城的张老板,张老板给他介绍了个“大客户”,从中间抽提成,最后老杨得了两百八十块钱,还了为凑钱而借的几十块外债,又分给小徒弟几十块钱,自己还落点本钱。其实,倒不是卖多少钱的事,而是通过这个牌子老杨认识了那个“大客户”,以后的路子更宽了。此后老杨痛定思痛,觉得这样下去不成,得自己做老板,于是也就不下乡了,而是笼络了十里八村的地皮,自己在家里做起了小老板,从他们手里收东西,这样既快又省事。反正,为了收货,“大客户”也会提前给老杨垫付一部分资金。

后来,老杨的生意越做越好,几年后就到省城开了店,一直做到现在。

其实听到这俩故事的时候,我笑的不能自抑,这杨老板两次收到东西都是逃也似的奔出了几里地,别提多狼狈了。他告诉我说,第一次不跑或许真没事,但这第二次幸亏是跑的快啊!因为后来那隔壁村的马大炮又去收那牌子,谁知到那里一打听,牌子早不知道被谁买走了,听说是俩外乡人。外乡人前脚刚走,后脚那家女主人就后悔了,喊了整个村子的人都跑出去追啊,愣是没追上!气得马大炮回来又是一通骂!

其实,老杨这两件事就是典型的“捡漏”,且不说这漏是大是小。后来我问老杨,这样买东西算不算是骗?你明明知道那个牌子能卖更多啊!老杨说,做生意怎么能单纯的归到骗或者不骗这一说呢,这买卖就是你情我愿啊,再说了,就算我知道牌子能卖两百八我也不能上来就给她两百,因为她是不可能相信我的,只有自己试探过才觉得可信!所以,每次都是她主动要价又反悔,最后要了个自认为的最高价,即便这样我也不能主动给她加钱,因为一旦这样就崩了,她会认为我赚了好多。再说,就当时我给她的价在那片地界应该不会再高了,所以,她也不算吃亏。

我想也是的,做生意,你不能要求别人不赚钱,毕竟每个人都是有付出的。如果别人买你的东西总是不赚钱,那他还会买吗?所以,有时候给客人留点利润空间还是很有必要的。古玩这一行凭的就是眼力吃饭,当然还有人脉,同一件东西在不同人手里能卖的价格就不一样,因为你接触的人群不一样,消费水平也就不一样。每个人对市场的判断和把握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圈子得出的总结,不论是你卖一件东西卖漏了,还是买一件东西捡漏了,都是你所在的那个水平必定得到的结果。所以,当你听说从自己这里出去的一件东西别人赚了好几万,真的没必要生气吐血,那是别人应得的!

(这个故事是接着上一篇写的,因为上一篇篇没被通过,所以这篇就把开头改了改,成一个独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