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好还是事业编制走职称好?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制走职称好?

四川华图教育小编了解到的情况,
建议走参公
对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来讲,参公肯定比纯事业人员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管理岗位同等情况下参公人员工资比纯事业人员高10%以上;二是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有职级并行政策,对于职务得不到晋升的事业人员来讲,多了一条享受职级待遇的道路;三是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公车改革已经结束,参公人员能享受到公车补贴,每月有500元以上;四是许多地方年终奖、精神文明奖、话费补贴等福利、补贴,发放范围仅限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参公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持平,纯事业人员略低,工勤岗位最低。如果是在管理类事业单位,或者虽然在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却是管理岗位,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能通过考试、晋升等途径,把握机会调整到参公单位,登记为参公人员,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这种机会,通常只限于县区以上事业单位。
乡镇里面的事业单位,包括什么“七站八所”,都是纯事业单位,没有参公机构。有的地方财政所、国土所参公,明显属于违规,是个别现象。唯有乡镇的工商分局、派出所是派出机构,和局机关的性质一样,是行政单位,公务员身份。乡镇司法所同样也被认定为机关,也是行政单位,公务员身份,可以享受1200元的政法津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4

这可不一定了,得综合考虑。得看你在什么地方?当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待遇差别多大?以及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级别是否一致?

一般选参公单位,不过如果参公单位级别比较低,走行政路子窄的话,其实走职称也是很不错的。可能工资更高还不用担责。

第2个回答  2021-09-14
肯定是参公好,参公基本就是公务员,福利待遇都要比事业单位好很多,在我们这边,西部省会城市,市属事业单位处级待遇只能相当于参公的科级待遇,一点不假
第3个回答  2021-09-14
答:对于年轻人来说,参公是与公务员同等待遇,如果遇到工作调动或调整提拔,就成为了真正的公务员了,面子上有了,社会地位也高了;而事业编制走职称这条路,也挺好的,因为越往后走,职称越高,待遇就越好,工资水平就越高,相对于一起工作的公务员来说,要比他们高好多的。至于说到底选择参公好还是走事业编制职称好?这主要是看你自己怎么想的,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好好考虑一下,再确定!如果你认为我说的对的,请帮我点点关注!
第4个回答  2021-09-24
当然是参公好,事业编和参公没法比,参公就相当于公务员。
01.参公本质还是事业编,就是事业单位人员比照公务员管理。
参公人员其实是参照公务员单位管理的事业人员,其本质上还属于事业编制。公务员单位包括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以及人大、政协、法检机关,在这些单位工作的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主要是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组织。

按照有关规定,群团组织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所以,像大家熟悉的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党校等下属事业单位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参公人员只是参照管理,其本质上还是事业编制,但也仅仅是编制与事业人员相同,其他待遇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02.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工资待遇、职务晋升都一样,也享受职级并行政策。
既然是参照公务员管理,那么参公人员的工资等一切与切身利益有关系的待遇都和公务员是一样的。比如,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工资基本构成都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津贴、生活补贴,这和事业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的构成是完全不同的。

事业人员晋升包括聘用职称晋升和管理岗位晋升,想要到公务员单位任职还需要走调任程序,比较费劲,而参公人员到公务员单位晋升却是丝毫没有限制的。另外,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有车补、绩效考核奖、年终一次性奖金等补贴,也可以享受职级并行,而事业人员是却是不能享受的。

03.参公单位正在改革,但已经参公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现在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会逐步剥离行政职能,把行政职能划转到行政单位,而原有的参公人员会被分流,有的会随着职能的划转直接转为公务员身份,当然也有部分仍然会留在原事业单位,而留在事业单位的就真正成了事业身份人员。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地区和单位来说,参公单位的改革只涉及到单位,而对于已经参公的人员来说,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而不会直接取消全部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