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把13岁女孩称为豆蔻年华?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古代为何把13岁女孩称为豆蔻年华?原因是什么?

古时候,大家会把十三岁的女孩称之为弱冠之年,这一专有名词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一诗里。据统计,唐代诗人杜牧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诗里提及“娉娉袅袅十三余,肉豆蔻树梢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下水晶帘总比不上。”,为何杜牧要如写到呢?是由于杜牧当初英俊潇洒,他曾经在扬州市喜欢了一位年仅仅有十三岁的女人,这名女人的名字叫做张好好地,在即将离去扬州市的情况下,诗人杜牧对这名女人十分的舍不得,如何都不想要离开扬州市。因此,他给这名女人写了这首诗。

杜牧在诗里那么叙述张好好地,用二月初刚出芽的肉豆蔻嫩叶的含苞欲放来比喻这名女人的软弱漂亮。可是,这儿又有一定的疑惑,为何杜牧就需要用含苞待放的肉豆蔻花来描述这名美少女呢?由于肉豆蔻花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十分的丰腴,因为这个原因,在民俗肉豆蔻花也被称作“含苞待放花”。鲜红色的肉豆蔻花在各种各样肉豆蔻花中更为漂亮,由于鲜红色的肉豆蔻花的花芯中有两瓣花瓣相接在一起,如同两个心紧靠在一起,这样子的鲜红色肉豆蔻小花被称之为爱情的代表。

因此,十三四岁的美少女就被诗人杜牧称之为弱冠之年。杜牧的这首诗发布出去以后,引起了较大的震惊,大伙儿都觉得他写的太品牌形象切合了。古时候的老湿机都觉得杜牧写的十分的流连忘返。因此,从那个时候逐渐开始,“肉豆蔻”就被用来形容十三四岁的美少女。

在古代的时候,女人一旦到十三四岁,就到了让人钟爱、婷婷玉立、含苞待放的情况下了。这个时候的女人特别的美丽大方。而依据唐代的要求,女人到十五岁的情况下就需要提前准备出嫁了,由于到十五岁的女人都还没嫁人是要遭受处罚的。因为这样,在女人带了十三四岁的时,唐代的过程中就称之为到“含苞欲放”的情况下。而肉豆蔻花开的花并不是那样展现自我显著,在白色花瓣以上,带一点点粉红色的鲜丽的觉得,又有一种淡淡地清香的气场,这类气场又没有这么的浓厚并且鲜丽,就确实好像是是十三四岁的美少女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5
豆蔻年华在古代一般指的就是女子十三岁。实际上到了今天,人们也经常这么形容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子。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同时也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 而豆蔻与年轻的少女联系到一起,则是因为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 在诗中,杜牧将十三岁的歌姬比作是枝头的豆蔻,认为在扬州城的十里长街中,所有朱帘翠幕中的佳人美女都不及眼前的这位少女美丽动人,可见两人感情的真挚。而在杜牧的这首诗之后,豆蔻,便成为了十三岁女子的代称。
第2个回答  2022-07-05
校园与杜牧的一首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 头二月初,因为豆蔻花在开放的时候非常的丰满,含苞待放的样子,非常娇羞,和13岁的少女特别相似,大家都觉得杜牧写的形象太贴切,所以就用豆蔻 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
第3个回答  2022-07-05
相传杜牧在外出游玩时路上偶遇一女子,顿时对这个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意。女子长得非常的清纯,清新,杜牧就像是看到了豆蔻开花一样,于是豆蔻来形容13岁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