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男孩,特内向,在学校不爱表达,遇到的班主任老师属于严厉型的,请问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观察,孩子平时也能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正常玩耍,可是老师反应孩子不爱说,问一句才说一句,不爱积极表现,但是各项作业做的还是不错的,也很聪明
孩子现在上小学3年级,换了3个班主任,都反映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一年级的班主任经常表扬他比如坐姿好,作业好,上课专心听讲等,孩子一年级期末出乎意料的拿了年级第一。二年级换的班主任,经常对同学训斥,同学们都不喜欢,现在三年级换的班主任也是这样的,还经常打骂同学。据说到六年级都不会再换班主任。家长对孩子引导是一方面,但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以后的日子家长担心孩子该怎么办,孩子本来就胆小,内向。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都想使自己变得外向一些,因为似乎只有性格 外向的人才更适应当今社会,更利于与人交往。但其实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的性格也 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有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踏实稳重等等 。内向的人想使自己变得开朗一些,多半是因为活泼开朗的人容易与别人相处,参与活动更 积极一些,但是这些并不是性格外向的人的“特点”,它只是外向性格的附属品。掌握与人 交往的技巧,使自己的热情大胆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同样可以做到!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
性格可不可以改变,而是能力可不可以提高的问题,我想此时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就不必多 说什么了。
经过了上面的讨论,我想你也许不再为想要改变性格而苦恼了。但你也许仍然还在困惑,性 格到底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我们只能说在某种意义上,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例如随 着年龄或情境的改变,人的性格会发生变化。但要是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性格,即使是 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也绝非易事。
可见,有时我们不必要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性格没有优劣,只要提高能力、改善自身素质 去弥补性格某方面的缺点就足以使我们成为无可挑剔的人。
假如你一定要改就看看下面这个帖子吧!!!!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否性格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其实不然。

在了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有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一般地讲,人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便动作缓慢,可能是粘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

性格可以雕塑

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实不尽然。英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森科,他在人格理论方面主张人格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爱森科的人格纬度理论的产生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

近年来,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

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心理学家做过“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给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反应暴躁,不合群,与人不好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群,与人容易接近。这说明在婴幼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会使他们的性格扭曲,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的表现。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抚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其次,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位母亲是强迫症患者,她有一对双胞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总是马上就给他们洗脸,洗脚,都洗完,放在床上,不许下地,不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子接触。她有洁癖,怕脏。强迫症是在完美性人格的基础上产生的,完美性人格在医学心理学中就是强迫性人格。这种人格的缺陷表现在爱思考、多疑、办事很守规矩,平常担心的时候多,放心的时候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办事求完美。所以这种性格如果再受到一些心理刺激,就很容易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如果从小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将来也成为强迫症患者。

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变

60年代后有一种理论——“预限理论”,认为刺激超过了预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孩子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和以后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笑的人,到了一个严密封锁的环境中,不许他和别人相处,最后,他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师。

每个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不断反省,不断完善,应该有追求良好性格目标的努力。良好的人格有几个特点:一是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四是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主观;五是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依赖性,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当然,这些是很完善的性格特征,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我们一生中追求和完善的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起来,还能使自己充满魅力,有利于将不利的情况变为有利。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可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你就获得了一生事业成功的财富。

具备上述几点完善性格的人可能外向型的人多一点。不过,内向型的人也不必气馁,因为性格可以锻炼,您不妨从打招呼开始,见面点点头,问个好,日久天长以后人们也会觉得某某变了,她和人说话了,这样受到鼓励以后,她可能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必把自己性格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有所长也有所短,只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短处,你就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不同的性格可闪耀不同的光芒

性格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和事业的成就。不同性格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比如俄国的普希金,据心理学家分析,他是一个胆汁型特征的人,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特征,果戈里具有抑郁型特征,他们都成为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领域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气质,希布格拉里很早有一个古典分法,即将其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种分法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用。

希布格拉里的学说与后来的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胆汁质相当于巴甫洛夫的兴奋型,多血质相当于活泼型,粘液质相当于安静型,抑郁质相当于懦弱型。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易激动,有时暴躁。这类人是由于神经活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其工作特点是带有周期性,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困难,但一旦失去信心,有时会灰心丧气。巴甫洛夫说,如果这种类型的人没有这种平衡,只要他迷恋上一种事情,便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财挥霍无度,以致最后竭尽所能,消耗过度,直到真正感到忍无可忍之前才会善罢干休。多血质的人有很高的灵活性,善于交际,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巴甫洛夫说,多血质类的代表热忱,多是具有显著工作效率的活动家,但是他们持久兴备只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上,如果对这个事业没有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在与兴趣不符合的时候,很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血质的人往往智慧敏锐,对新事物敏感,能从事多样化、多变的工作,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粘液质的人最适合从事有条理、持久性的工作,其缺点是不够灵活,有明显的惰性。由于不够灵活,故在集中注意力或转移注意力到别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时间。惰性使他们的创造性差,比较守旧。巴甫洛夫说,这种人是安祥的,是平衡的、坚定的、顽强的实际工作者。由于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埋头苦干,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优点是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在友好团结的集体中能和人融洽相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好的活动家。

性格不同的人一直是文学家描述的对象。文学家抓住了最生动、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泼辣的王熙凤;《水浒》中有勇无谋的鲁达;巴金的《家》中犹柔寡断的大少爷……这些个性各异的人物因其性格的特异性在文学作品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有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踏实稳重等等 。内向的人想使自己变得开朗一些,多半是因为活泼开朗的人容易与别人相处,参与活动更 积极一些,但是这些并不是性格外向的人的“特点”,它只是外向性格的附属品。掌握与人 交往的技巧,使自己的热情大胆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同样可以做到!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
性格可不可以改变,而是能力可不可以提高的问题,我想此时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就不必多 说什么了。
经过了上面的讨论,我想你也许不再为想要改变性格而苦恼了。但你也许仍然还在困惑,性 格到底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我们只能说在某种意义上,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例如随 着年龄或情境的改变,人的性格会发生变化。但要是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性格,即使是 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也绝非易事。
可见,有时我们不必要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性格没有优劣,只要提高能力、改善自身素质 去弥补性格某方面的缺点就足以使我们成为无可挑剔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2
这样看来你的小孩子还是很聪明的,至少在学习方面。不过也不必太担心,很多聪明的科学家也是不爱说话的。他性格内向可能是因为跟外界接触较少,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父母在孩子做事情时应该多鼓励孩子,并且最好让他自己拿主意,不要对他要求太高,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要正确的引导。您说现在他的班主任经常打骂学生,那你最好要向校方放映这个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就要求学校换一个老师,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不能让这个老师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26
孩子现在才3年级还小,所以教育方式不宜过激进,会给孩子性格上留下阴影,况且他本身就有点内向了,因此我们短期时间内只能用外力帮他更好适应学校的教育环境。

给你几个方式参考一下:
1.家长亲自再去学校加强反映,帮他换班级,让他摆脱不太适应的教育方式;
2.如果换班级无法解决,那就帮他转一所完全陌生的学校,让新鲜感代替他的熟悉和内向,他才会更有兴趣上学;
3.同时家里尽量少在他面前吵架什么的,也尽量少大声骂他,让他更自然地展现自我意识,回复自己的性格;
4.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多和朋友同学一起学习或一起过节假日,潜移默化他的内向性格;
5.内向胆小不代表他就缺少自我想法,所以家长可以多多鼓励他,让他觉得你们看好他,有助于更快恢复他的自信,自信心足了内向就自然而然更快改变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帮助,谢谢。
祝你好运。。
第3个回答  2010-10-12
我也是从小性格内向,每次学期末的教师评率一栏老师总写性格内向,希望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的性格已经改善很多了,在学校的时候是学生会的干部,可以负责大小活动,也能很自如的和别人交流,虽然还有一些羞涩,但是比小时候好多了。
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是要多和人交流,让孩子从小锻炼,同时,所在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我小学转了一次学,转学后的学校,那些孩子的家境相对优越,所以胆子也大,和之前的学校孩子中的氛围不同,会更活泼些,我自己在新的环境中也受感染,胆子比之前大些也不怕人了。楼主的情况,应该再从孩子自身锻炼加强。
经常上台演讲是提高胆量和口才的重要因素,我初中时老师要求每个人都上台英语演讲,虽然是赶鸭子上架,但是经过几次的锻炼我上台也不会胆怯了,发挥很自如,建立了很好的自信,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圈也扩大了。所以楼主可以试试让孩子多参加些课外活动,也可以找老师希望能多提问你的孩子,发言多了就好了。
还有就是可以带孩子去大城市和新鲜的地方旅游,在旅途中遇到的新鲜事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多见识多和别人沟通,自然就会好多了!
最后请放心吧,孩子很聪敏的,有的孩子不喜欢炫耀,不爱发言也不是很坏的事,说明很乖哈,我提供自己的成长经历给楼主,希望你采纳,同时祝您的孩子全面发展!
第4个回答  2010-10-28
找老师沟通,必要时就那个,让老师多表扬他,多提问他,给他信心。不要相信老师对谁都多么严厉。那些只是表面现象。老师也是人,也能被打动。人家不会无缘无故地表扬你的孩子。这个年代不是孩子个人表现就能成功。我的孩子刚刚小学毕业,他原来也很内向,很害羞,不敢说话,现在却不一样,爱说,敢说,还参加演讲比赛获了奖。要有耐心,放下面子向老师低头。你花钱是给你儿子花钱,小的投入会换来儿子的美好未来,划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