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戏弄楚怀王,说给他六百里,结果却是六里,他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

说给他六百里,结果却是六里,他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

张仪给楚怀王六百里国土,最后却只给六里,倒不是张仪真的吃了熊心豹子胆,而是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心理准备,之所以敢如此,主要有3个方面的准备和倚仗:1、先行承诺给楚国六百里土地,许以重利,先行造成楚国与齐国联盟瓦解的事实;2、给出的六百里土地为汉中地区,对于一心称霸的楚国来说,本就想要拿下该地区,以秦国的情况来说,当时的实力无法抗衡齐楚联盟;3、一旦承诺给出土地后,单靠楚国的实力又难以攻破秦国的防线,既然如此,到时改口说给的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楚国也无法通过武力吃下汉中地区。下面分别就以上几点做简要的说明。

第1、当时的秦国已经与在赵国打仗,齐楚同盟若是要联合起来再收拾秦国,估计秦惠王也是吃不消的,因此必须想办法让楚国暂时消停,而要让楚国消停,一般手段肯定不行,因此这个割让六百里汉中土地的提法,一定是张仪与秦惠王能够想到的最能让楚怀王心动的条件,只要楚怀王感到无法拒绝,齐楚同盟就一定会瓦解。

第2、之所以敢说六百里,前提是要齐楚同盟瓦解,而这六百里为汉中地区,本来楚国对于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就想要花重大代价也要拿下,以秦国当时的情况,若是腹背受敌,同时受到3家以上的对头打击,也无论如何保不住汉中,不如先逞口舌之快。这样一来楚怀王想要得到这块土地,必须与齐国撕破脸,而一旦撕破脸,楚国要想单独吃下汉中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张仪和秦惠王是心里有数的。

第3、承诺给出土地之后,单凭楚国已经难以攻破秦国的防线,这个时候到楚国任职的张仪再用一个“拖”字诀,将齐楚双方的裂痕给造成既定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光是楚国再也难以轻松收拾秦国,还要承受齐国人的怒火,于是张仪再说出六百里是不对的,给的是六里,楚国虽愤怒,却再难真的吃下汉中那块自己早就垂涎的肥肉了。

综上所述,张仪敢于与秦惠王商量好这样的计策,的的确确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首先是汉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如果前有赵国,后有齐楚同盟的虎狼之师,秦国保不住汉中,将可能保不住的地方作为诱饵,分裂齐楚,一石二鸟;其次,不是楚怀王鼠目寸光,而是汉中的战略意义太过重要,与齐国结盟也不如先将六百里地拿下来得重要,因此才会发生这样的尴尬事件。总的来说,不是张仪吃了熊心豹子胆,而是他算准了,在争霸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或者国家会舍弃不费太大力气得来的巨大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0

因为张仪提出的献给楚怀王六百里地的建议只被秦惠王认可,但是后来秦惠王去世了,秦武王上位,秦武王并没有接受张仪的建议,还把张仪赶出了秦国,所以张仪许诺的六百里地成为了六里地,但是张仪并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是被当时的局势所迫。

一开始齐国看到魏国与秦国结盟,齐国非常紧张,齐国为了打败魏国,于是齐国与楚国建立了友好的同盟关系,因为楚国一直以来都与秦国是敌对关系。齐国与楚国结盟以后,楚怀王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一方面,他可以利用齐国的军队向秦国发起进攻,从而占领秦国的军事重要据点,另一方面,他可以用自己的军队支援齐国。

于是,楚国向秦国发起了进攻,秦国当时与赵国战况激烈,所以秦国根本无暇顾及楚国的进攻,秦国为了减少损失,专门派了张仪去劝说楚怀王,于是张仪孤身一人前往楚国,张仪到了楚国以后,他对楚怀王说:“你们不要再攻打秦国了,秦国愿意割地六百里求和,但是你们想要获得这六百里地,必须要和齐国断交”,楚怀王听了张仪的话以后,欣然应允。

于是楚怀王向齐国提出要结束同盟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楚怀王还对齐宣王破口大骂,齐宣王非常气愤,最后楚国与齐国断交了,楚怀王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向张仪索要了六百里土地,没想到张仪却只给了他六里土地。

楚怀王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他立刻向秦国发起攻击,没想到这一次,秦国与赵国联合起来抵挡楚国的进攻,楚国损失惨重。很多人觉得张仪欺骗了楚怀王,其实不然,张仪是被当时的局势所迫,因为张仪提出献给楚怀王六百里土地,秦武王并没有接受,所以张仪的六百里只能变成了六里地。

第2个回答  2020-01-12

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诈楚是后人伪造之事,张仪相秦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亲魏善楚”,可能会采取以地赂楚使其绝齐的方法,但并不是有意诈楚。综合史料来看,张仪诈楚可能是太史公误信传言的一个“非信史”记载。

从当时的时局看,秦国需要与楚国实行连横,而楚国为着自己的战略利益也不得不联秦。当时的齐国“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已经取代魏国成为新的霸主,是秦与东方其他国家拉拢的主要对象,其在纵横战争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齐楚建立松散的盟约关系后,秦国时时不安。公元前313年,秦欲各个击破齐楚,便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与秦连横,以达到拆散齐楚同盟的目的。

对此,《史记》的记载是:张仪游说楚怀王“闭关而绝齐”,“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亲。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怀王在利益驱动下,贪婪本性充分暴露,认为既可获地,又能纳女,而在秦齐大战中,坐壁上观,收渔人之利,欣然同意,不顾大臣陈轸的劝谏,决然和齐绝约。

据考证,张仪所说的商於之地是在汉中,而拿汉中之地来做诱饵欺诈楚怀王的事在历史记载中有三次,除了张仪这一次之外,还有两次。一次是在张仪之楚的后六年,即前307年宜阳之役时,当时,秦国攻打韩国,为了使出国保持中立,派说客赴楚阻挠楚国出兵。《国策·秦策二》记载,冯章“许汉中以欺楚”,而受过骗的楚怀王竟然重蹈覆辙,果然坐看秦国出兵拔下宜阳,楚王向冯章要汉中之地,冯章则为秦王出主意说:“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不比商於之地还给了六里,这一次是一点也不给了。

另一次是在张仪诈楚的后两年(前311年),《史记》记载,张仪再次使楚,这一次是因为“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在这里,泰国又把“汉中”拿出来派了用场。

从这些记载来看,每到重要时刻,秦国总是以汉中作为诱饵,对楚国摆弄一番,而楚怀王则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欺,健忘如此,实在是咄咄怪事。

第3个回答  2020-01-08

张仪戏弄楚怀王,胆子确实是大的,但这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想法,他敢这么说这么做肯定是得到了身后秦惠王的默认,同时,这也是他个人才能的一次绝佳体现。

张仪戏楚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313年,此时正是天下割据,纷争四起的时代,张仪师从鬼谷子,是纵横术的集大成者。他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在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忧齐、楚联合夹攻时,张仪被派去楚国游说楚怀王。

为了让秦国安心地攻打齐国,不然楚国背后偷袭,张仪代替秦国提出了条件。他允诺楚怀王,如果楚国和齐国解除盟约的话,秦国将会送给楚国六百里的土地,同时还会奉上美女,秦楚两国可从此世代交好。

当时楚怀王对秦国的那六百里土地垂涎三尺,便不管臣子们的反对和提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这楚怀王也是单纯,没有和张仪立下重要的字据之类的约定,只是听张仪口头说说而已,就和齐国废除了盟约,等他返回来要去秦国接收土地时,张仪却改口说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

楚怀王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怒不可遏,下令攻打秦国。但秦国实力强大,或许楚国和齐国联手可以有机会打败秦国,但这个时候,楚怀王已经和齐国断了关系,只靠自己,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

天下熙然皆为利往,不得不说张仪和秦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好,楚国出兵,秦国反而转头和之前想要攻打的齐国联手,一起夺走了楚国的许多土地,这个反转来的猝不及防,楚国在两国的联合下节节败退,最后还被迫割让城池给秦国,这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戏楚这件事,反映出了张仪的机智果敢和惊人的谋略。

第4个回答  2019-12-10
并不是,只是因为当时的局势所迫,只能得到6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