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凝治疗?

如题所述

一旦发生静脉血栓形成,机体的凝血过程占据了主导地位,有针对性地应用药物阻断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这一环节即为抗凝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两大类: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监测血液的凝血功能变化,以调整药物剂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9
所谓的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以及预防血栓性疾病。抗凝药物,临床上主要有这几种,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还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主要用法是皮下注射,一般是一天两次,一次一支,间隔12小时。用一次普通肝素的用法是静脉泵入,一般用的比较少。口服药物还还有华法林,当然还有比较先进的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华法林需要定期复查血凝,主要是看国际标准化比值。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不需要监测血凝。抗凝药物主要是用于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疾病。
第2个回答  2022-06-17
在人体生理状况下,血栓形成和溶解是相互平衡的。而一旦发生静脉血栓形成,机体的凝血过程占据了主导地位。有针对性地应用药物阻断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这一环节即为抗凝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两大类: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前者为注射类药物,为短效抗凝药,一般用于手术中的抗凝或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裂解提纯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使用方法简单,半衰期长,出血并发症少,目前应用逐渐广泛。
后者以华法令为代表,口服类药物,为长效抗凝药,多用于血栓治疗后预防复发或各种血管重建手术后预防血管闭塞。
无论应用哪类抗凝药物,都存在剂量偏小达不到抗凝效果,剂量偏大则出血并发症大大增加的危险。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监测血液的凝血功能变化,以调整药物剂量。
抗凝治疗是防治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正常情况下,血液在一定的压力下不停的循环,并且人体内有生理的抗凝作用,所以血液不会在血管内自行凝固。当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或淤滞,血液成分改变或生理抗凝机制改变时,会引起血液凝固,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血流,这时需要采取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应用较多的药物,有肝素和口服抗凝剂两种。肝素作用迅速,但需要注射,所以多是短期使用。口服抗凝剂应用方便,常作为长期抗凝药物。肝素和口服抗凝剂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延展扩大,但不能加速血栓的溶解。病情分析:抗凝治疗是指应用抗凝血药物,使血液在血管内以及血管外部已凝结成血栓的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各种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常见的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疾病有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性心房颤动等,根据不同的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抗凝药物并间断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避免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