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想要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樊哙?樊哙及其家人的下场如何?

如题所述

 æ¨Šå“™æ˜¯åˆ˜é‚¦çš„得力助手,也是刘邦的连襟,更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汉朝建立后,曾经被封为舞阳侯,足见他在刘邦心里的地位。

刘邦出身亭长,樊哙出身也非常卑微,是个杀狗的屠户,跟着刘邦造反也一步步走向辉煌,达到人生顶点。

不过平心而论,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没有韩信、樊哙这些人出生入死的将领,刘邦也难以消灭项羽打下江山。

 ä½†æ˜¯æœ‰å¥è€è¯è¯´ï¼Œå…”死狗烹鸟尽弓藏,取得天下后,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就没有用了,而且还会威胁到大汉江山的稳定,所以刘邦就 开始想着法子诛杀功臣。

韩王韩信、赵相陈豨、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 等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一个个被刘邦除掉。

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个老乡,一起起兵造反、同甘共苦的樊哙,却迟迟没有下手,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樊哙跟刘邦是连襟,是皇后吕雉的妹夫。

二是樊哙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范增当年设下鸿门宴,建议项羽杀掉刘邦,席间项羽大将项庄以表演剑术为名,要接近刘邦伺机下手,刘邦命悬一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樊哙带着兵器闯了进去,跟项庄对舞起来,刘邦得以化险为夷。

“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史记·æ¨Šå“™ä¼ ã€‹

所以说,樊哙对刘邦岂止是忠心耿耿而且是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刘邦也不是傻子。

可是刘邦在晚年冷落跟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吕雉,开始宠爱戚夫人。爱屋及乌,刘邦就不想让吕雉的儿子刘盈接班,想把江山在自己死后留给戚夫人儿子刘如意,跟吕雉关系密切的樊哙,就可能成为权力继承的障碍。

眼看刘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邦就考虑杀掉樊哙,为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接班铺平道路。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后,一路颠簸,加上箭伤发作,身体每况愈下,卧床不起。

这时候燕王卢绾叛变,刘邦就派遣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带兵前去平叛。

樊哙大军刚刚开拔,就有大臣奏本上来了,说“樊哙跟吕后走的太近,他们这是打算图谋不轨,皇上应该早做决断啊。” 

刘邦正想这么做,见有人告樊哙的状,心中大喜,立即下旨剥夺樊哙的兵权,让周勃接替务,并且给陈平、周勃下令,让他们除掉樊哙。

陈平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知道执行刘邦命令有风险,他对周勃说:“樊哙是汉朝忠臣,是刘邦的大红人,而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是皇亲国戚,不仅劳苦功高,而且位高权重。万一我们杀了樊哙后,皇上后悔了,我们岂不是要代人受过?”

 å‘¨å‹ƒä¸€å¬ï¼Œä¹Ÿè§‰å¾—有道理,可是如何处理樊哙,他心里没谱。

陈平说:“咱们不杀樊哙,也不能放,就直接把樊哙绑上囚车,送回长安,让皇上做主吧。”

还没等陈平他们把樊哙押解到长安,刘邦就驾崩了,樊哙捡了一条命,吕雉也将戚夫人关押,刘邦让刘如意接班的打算也落空了。

陈平和周勃因为没有杀樊哙,受到吕雉表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4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邦确是想杀死樊哙。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史记•樊哙列传》

前195年刘邦旧疾复发,卧病在床,自觉时日无多下,他对功臣越发的猜忌,尤其是对跟吕雉有着密切关系那些功臣。也就是在这个关头,有人就跟刘邦进谗言:“吕后与樊哙狼狈为奸,预谋等陛下百年之后,就让樊哙带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继而谋夺大汉天下”。此时,刘邦本就对吕氏一族心怀忌惮,一直惧怕自己百年之后,刘姓天下会被吕氏所夺,所以一听到有臣子跟自己说樊哙有谋反之心,欲与吕氏联合夺取刘姓天下,刘邦自然是震怒。

而后,为以绝后患,绝情的刘邦是丝毫不顾樊哙于己有救命之恩,于国有开国之功,下诏让陈平、周勃二人前往汉军与燕王卢绾对阵的前线,执行诛杀樊哙的命令。

因此时樊哙正在前线率军与燕军作战,所以为确保诛杀计划的成功,避免他“狗急跳墙”,直接阵前反叛。刘邦就让与樊哙一样,在军中素有威望的周勃前往夺取樊哙的兵权。之后,在夺取樊哙的兵权后,就由陈平宣布诛杀樊哙的诏书,而为了途中出现变故,刘邦甚至还直接下令无需将樊哙押入京城,直接将其斩杀于阵前。

但是,刘邦虽已下达要斩杀樊哙的命令,且负责执行斩杀命令的陈平、周勃也离京前往前线,可是樊哙最终并没有被斩杀于前线。

樊哙最终逃过一劫,这还得感谢执行斩杀命令的陈平。

陈平这人正如司马迁所言:“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他素来谨慎,深谙明哲保身之道,遇事向来都是“瞻前顾后”的,只有在明确此事对自己不会有任何伤害的时候,他才会去做。而一旦发现此事于己不利的时候,陈平就会做两手准备,确保自己能在此事过后全身而退。

樊哙就因陈平这种性格,才得以侥幸逃过一难。

当时,陈平被刘邦选中,前往诛杀樊哙时,在路上他就对此事进行反复的权衡。

陈平认为:

“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史记•陈丞相世家》

樊哙是刘邦的老部下,功劳卓著,又是吕后的妹夫,算是皇亲国戚,自身又是开国功臣,位列列侯,高居左丞相之职,是位高爵显。因此,陈平认为,眼下刘邦只是在气头上,万一刘邦反悔,他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再者刘邦显然已是病入膏肓,此后掌权的必然是吕后,而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所以如果这时杀掉樊哙,之后他自己恐怕就命不久矣!

总得说,在陈平看来,杀樊哙实在是太过于冒险,稍有不甚就可能会引火烧身。

刚才我们也说了,陈平是一个深谙明哲保身的聪明人,见杀樊哙的风险如此之大,他岂会去冒这个险呢?但是,刘邦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听,所以在既不能杀樊哙,又不能违抗刘邦命令的前提下,他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将樊哙捉拿,绑上囚车,或杀或放,由刘邦自己决定 ”。

不知陈平是否真的受到上天的特别照顾,就在他将樊哙押往长安的途中,京师突传噩耗,那就是刘邦驾崩了,吕后之子刘盈登基。就这样,陈平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樊哙也侥幸逃过了一劫。

此后,吕后掌权,身为吕后妹夫的樊哙,他自然就不会再被清算,且不但不会被清算,其身份和地位也是与日俱增,成为朝廷上最为显赫的官员之一。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去世,惠帝赐其谥为“武侯”。

樊哙去世后,其长子樊伉继承舞阳侯爵。

樊伉所处的时期,正是吕氏与刘氏相互争权夺利之时,此时朝中分为两派,即后党与帝党,后党忠于吕后,而帝党则忠于刘姓皇族,两派之间为争夺最高权力,是弄得水火不容,你死我活。

而樊伉,因其生母是吕后的妹妹吕须,无论他愿意不愿意,他是自然而然的就被划到后党一派中。而樊伉的生母吕须,在吕后专制时,她又是“用事专权,大臣尽畏之”,因此是让忠于刘姓的官员,对其是恨之入骨,欲除之后快。而因吕须在朝堂上的胡作非为,作威作福,弄得樊家也被忠于刘姓的官员给恨上了。

前180年九月,“诸吕之乱”爆发,吕氏一族被帝党所灭,身为吕氏的首脑级人物吕须,就被帝党乱棍打死。而其子樊伉也因被帝党认为是后党一派,所以在混战中,也被帝党军诛杀。

当然,樊伉虽死,但樊哙并未绝嗣,他还有一庶子,即和小妾所生的樊市人。樊市人因非吕须所生,所以彼时陈平、周勃等人因念其樊哙的功绩,不忍让他绝嗣,于是就将他保护了下来。汉文帝继位后,樊市人被复立为舞阳侯,继承樊哙的衣钵。

总的说,樊哙一家人的命运还是很悲剧的。樊哙,为刘邦是出生入死,曾经是舍命相救,可是到头来,就因刘邦的猜忌,刘邦就想杀他,若不是陈平并非是一个死忠于刘邦的人,恐怕樊哙早就命丧当场了。

此后,樊家本没有背叛刘姓皇族的心思,可是就因樊家与吕家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刘姓皇族就残忍的将其嫡子樊伉杀害。若不是陈平、周勃等人念樊哙的功绩,将他次子保护了下来,恐怕樊哙就绝嗣了。

第2个回答  2020-09-09
刘邦想除掉在鸿门宴中救下自己的恩人樊哙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樊哙及其家人的下场不是很惨,因为当时刘邦已时日无多,刘邦派陈平、周勃杀了樊哙,陈周未杀樊哙,将其囚禁于牢狱中,没多久,刘邦过世,樊哙逃过一劫。
第3个回答  2020-09-04
因为刘邦害怕樊哙会跟着吕雉一起造反,毕竟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他的家人下场是比较差的,被灭门了。
第4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将来刘邦害怕吕雉借助樊哙力量去夺取权利,而樊哙死后,他的家人也被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