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大风歌》来看,刘邦算是“有文化的流氓”吗?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首先这个命题便是充满了偏见,第一,说的是刘邦是流氓,第二,怀疑刘邦没有文化,不是我过于辩驳这个问题,实在是您的这个问题过于偏见,

对于刘邦是流氓这个说法,很多人持这个观点,尤其是将其与项羽对比,那更加是一个英雄,一个狗熊,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说刘邦是流氓的最初说法,来源于《史记》原文里的“无赖”,所谓的无赖,不是今天理解的流氓的意思,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它正确的意思是,生活没有凭借,怎么就因为某些人自己知识的匮乏,衍生出了流氓无赖的含义?

说刘邦是流氓,史学家历来是不承认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谁的做法,使得堂堂汉高祖演变成了这样的形象?很大程度,来源于那些无良文人们的自我包装与利用。

李清照大名鼎鼎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英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可是你知道她的这首诗写作目的是干什么吗?是为了讽刺她的丈夫赵明诚丢下自己独自逃跑!

对刘邦黑的最多的,是元杂剧,也是在元杂剧中,刘邦的称呼成了所谓的刘三,人们放大他在《史记》中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骂人骂的比较多等因素,开始大肆的贬低他是流氓,更有人诟病他的出身,出身地下,游手好闲,且同乡都是流氓,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秦始皇尚且杀害儒生,怎么没人说他是流氓?天下谁人不骂人?骂人就是流氓了吗?项羽在《史记》中最是残忍弑杀,光是烹杀就有三次,屠城就有两次,活埋秦军二十万,这是多大的罪过,垓下之战更是丢弃八万楚军自己逃跑,被后世文学家演绎一段所谓的霸王别姬,这就是英雄形象了吗?

《史记》中,天下到处可见的是百姓对于刘邦“仁”的高兴与拥戴,而项羽则是“暴虐”的代表,刘邦为什么取得天下,是人心!百姓不归附,人心不依附,他打得过项羽吗?

项羽四年成为天下霸主,可又为什么四年不到,自刎乌江?这样的道理,当时的百姓都认可了,怎么到后代人的眼里,就变成了对于项羽的可怜,刘邦的污蔑了呢?

樊哙、屠户,周勃、是丧葬公司的工作人员,曹参、是典狱长,萧何、是办公室秘书 ,夏侯婴、是领导司机,哪一个人的职业是不正经的营生?这是流氓团体吗?

所以,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好坏与否,是要你自己多读书,多去看的,不是人云亦云,有人说刘邦没文化,刘邦小时候便是和卢绾一起去读书,这叫没文化?

他前期不重视儒生,后期依靠儒家来制定礼仪,他没有接纳之心?没有文化,能说出评价汉初三杰那句话,能够击败贵族出身,有私人教师的项羽?

一首《大风歌》,我们在文学史上称之为歌,是诗歌的一种,诗歌从上古时期的民歌到春秋时期的《诗经》到秦汉时期延续四言诗、糅合楚地离骚体,而出现了新的五言、杂言类的诗歌。不要用初唐以后五言七言律诗绝句这类新体诗的角度去看乐府类、歌行体类的古体诗歌,这在文学史上是有明确区分的。

所以,《大风歌》在文学史上看来,属于诗歌的一种,你如果多读文学史就会发现,上古时期的歌,还有四个字的呢,那在我们看来,叫早期诗歌,不要认为刘邦是没有文化的,写不出来所谓的《大风歌》,《诗经》当中还有很多篇目作者是当时的各地百姓,有的也没有经过采诗的文学加工,难道这些也不可信吗?推翻文学史吗?所以,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充满辩驳,但也是没有恶意,希望大家商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