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

如题所述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央妈的各种政策,比如:央行开展8000亿MLF操作、央行继续深化LPR改革、货币政策保持三个不变、逆回购、降准……等等。是不是听得一脸蒙圈?这些政策是利好还是利空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央妈最常用的各种货币政策。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央妈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市场的呢?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说简单点,就是为了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若供给大于需求,即市场上钱太多,这样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各种资产价格也上涨,若供给小于需求,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通缩,最终陷入通缩螺旋,经济也就发展不起来。

央妈会根据当前经济运行情况,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例如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等,以求达到经济平稳、物价稳定。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常见货币政策工具

1、中央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有两种:再贴现和再贷款。再贴现:是央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

这里大家要弄清楚什么是贴现。银行会发行一些票据供持票人暂时周转,这些票据到期后,持票人将票据交给开出这张票据的银行,银行就会支付相应金额的现金——这就是承兑。

而银行票据在没有到期的时候,持票人非常需要现金,于是就拿着票据去其他银行,要求兑现现金,其他银行知道这是出票银行的票据,出票银行为票据担保,所以可以预先给持票人现金,这种行为,就成为贴现。提前贴现的话,是要付利息的,这就是贴现率。

银行在有钱的时候,非常乐意做贴现业务赚取利息,但是,当银行没钱的时候,手上的票据就很麻烦,如果有储户来取钱,总不能把未到期的票据给储户吧。于是,银行就把手上的票据拿到央行,进行“再贴现”,从央行那里换回现金。

所以,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率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比如,当央行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时候,银行通过央行再贴现获取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就有利可图,也就是市场流动性会增加,会进一步引导利率下降。

再贷款: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贷款利率来影响市场流动性。

2、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有房贷的同学肯定是很关心的。LPR-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制定的,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性利率。并非实际的贷款利率,而实际贷款利率,会高于法定基准利率。

LPR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可以简单解读为一个市场化的利率。

LPR=MLF+利息差

利息差通过18家银行来报价计算得出,每月报价一次。

影响:降息→企业贷款成本降低,储户存款利息减少→资金从银行流出,流动性释放→投资或消费增加→股价上涨

注:通常说的“降息”,降的可以是存款基准利息,也可以是贷款基准利息,也可能是双降,具体看央妈发布的政策内容,一般来说是双降,降息利好房地产板块,因为这种是普降,大于5年期的贷款利率也是会降的,也就是俗称的“大放水”。

3、存款准备金(RRR)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央妈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存款准备金上调→货币供应总量减少→人们减少资产购买→股票价格下降我们常说的“降准”、“定向降准”,指的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

注: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调控市场最重要的武器,但是由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非常大,一般各国央行都会比较有限制的谨慎使用。

4、公开市场操作(OMO)

公开市场指的是银行间市场,银行间互相借贷由此形成市场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期限有7天/14天/21天/28天。

正回购:就是央妈向市场卖出一些国债等有价证券,将市场上的流动性回收一部分,防止资金过度宽松导致通货膨胀。影响:回笼资金、减少市场流动性、利率提高。

逆回购:央妈从公开市场上购买一些有价证券,向市场释放一些资金,防止资金过度紧张。影响:央行放水、增加市场流动性、利率下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