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过高或过低对鱼类有什么影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溶氧过高或过低对鱼类有什么影响?

无论是池塘自然蓄积的水,或是用工业循环水养鱼,水中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摄食、饲料消化吸收和鱼的生长 都影响很大。水中溶氧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繁殖。不同种鱼类和不同规格的同种鱼类对氧的需要量和窒息点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中溶氧量只是轻度溶氧升高,因为正常情况下鱼塘一般是不会出现溶氧过高的情况的,超过饱和以后,氧气会自然逸出,向空气中释放,自动调节溶氧浓度。水中溶氧量轻度升高,对鱼卵孵化和鱼苗不利,极易患气泡病,甚至对小规格鱼种(夏花)也有不良影响。这时鱼会兴奋,不停的环游,小鱼苗会累死。
水中溶氧量低,鱼食欲差,或者厌食;摄食后饲料 消化吸收率低,生长速度慢。
溶氧过低,鱼会浮头,严重的会因缺氧而死亡。
溶氧对水环境影响也非常显著,在有氧和富氧条件下,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属于良性;缺氧则为恶性。水体溶氧有水平变化、垂直变化和昼夜变化。所谓水平变化,即白天鱼池下风口氧气含量高,上风口氧气含量低。这是因为下风口风浪大,大气溶入水中的氧气多,加之下风口浮游植物随风聚集多,光合作用产氧多;而夜间与白天相反,下风口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多,故耗氧多,使水中溶氧明显减少。
所谓垂直变化,即上层浮游植物多,光照强,产氧多,而在透明度一半的水层中氧含量最高。这说明,此处浮游植物最多,光照度适合其生长、繁殖。水体中层氧显著减少,底层最低,甚至为零。
所谓昼夜变化,即白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产氧多,往往晴天中午溶氧过饱和;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中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致使池水溶氧明显下降,至黎明前下降到最低点,所以此时鱼类往往因缺氧易于浮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