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是985吗?

如题所述

西北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学校历史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由清朝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

西北大学最初定名为“关中大学”,1912年10月改今名。

1915年春季开学时,仅有学生百余人,于开学不久即被陆建章宣布撤销,改为公立陕西法政专门学校

1923年,陕西省重建西北大学,校址选在1912年创建时的原址——陕西法政专门学校,又将市内东大街省教育厅(原陕西日报社旧址)增为预科新校舍。1923年,西北大学经北京政府正式批准立案。之后,又将陕西法政专门学校,陕西水利工程专门学校,渭北水利局附设之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及甲种商业学校等并入。

1927年1月,国民联军解围入城后,以总司令部名义命令:“以该校(西北大学)所有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大片土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平津地区的一些著名高校遭到空前的浩劫,遂有在长沙和西安设立西南和西北两个临时大学之举。1937年9月10日,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7年底,日寇逼近潼关,飞机亦频频轰炸西安。教育部遂令西安临大迁往陕南。1938年3月16日正式迁离西安。

1938年4月3日,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9年8月8日,教育部又令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并指定西安为永久校址。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西北大学随即于1945年8月开始筹备迁回西安。9月20日,教育部明令,将东北大学西安校址(早期西北大学农科原址),准拨西北大学使用。

1946年夏,西北大学全部迁回西安。

1946年5月,教育部令将原国立西北医学院汉中部分,自1946年度起并入西北大学,改称西北大学医学院。

1992年12月,陕西省政府决定“将西北大学作为重点建设院校,积极争取第一批进入国家‘211工程’”。

2017年9月21日,西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省级名牌专业、34个省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资源勘查工程、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中药学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材料化学

省级名牌专业: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考古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物保护技术、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文物保护技术、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工商管理、世界史、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哲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地质学、考古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学、政治经济学、专门史、植物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科学技术史

 


学术科研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西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合作交流

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理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学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接待来访学者、专家5000余人;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2000人;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达1000人。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1
西北大学坐落在陕西西安,它并不是985大学,只是一所211大学,历史悠久,面向全国招生。有许多特色和优势专业。是一所不错的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才是985大学。包括航天航海等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