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

如题所述

从军行[1]

王昌龄[2]

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2]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存诗一百七十馀首,长于边塞、送别、闺情宫怨等题材,在各体中尤擅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3]此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4]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5]穿金甲:磨穿铁甲。 [6]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7]辕门:指行营。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处以车围成屏障,出入之处相向仰立两车,称辕门。后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以木栅围护,也称辕门。 [8]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9]吐谷(yù 玉)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提示】

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第二首写一场战争的大捷,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写大部队出发时威武雄壮的场面,然后用"已报"二字引出前锋部队的胜利,举重若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由这两首诗,可见王昌龄七言绝句的高度成就,以及其中表现出的豪迈的盛世气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2
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译文  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1]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

赏析一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赏析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其内容已基本失去专写“军旅苦辛”的古义,也无法合乐歌唱,因而,有别于汉魏乐府曲辞中的(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盛唐边塞诗,从总体上看,大多气势磅礴,极富悲壮崇高之美。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第2个回答  2012-12-01
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2]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存诗一百七十馀首,长于边塞、送别、闺情宫怨等题材,在各体中尤擅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3]此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4]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5]穿金甲:磨穿铁甲。 [6]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7]辕门:指行营。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处以车围成屏障,出入之处相向仰立两车,称辕门。后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以木栅围护,也称辕门。 [8]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9]吐谷(yù 玉)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提示】

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第二首写一场战争的大捷,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写大部队出发时威武雄壮的场面,然后用"已报"二字引出前锋部队的胜利,举重若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由这两首诗,可见王昌龄七言绝句的高度成就,以及其中表现出的豪迈的盛世气象
第3个回答  2013-01-03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诗词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古诗词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古诗词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
第4个回答  2012-11-14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