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历史与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航空和旅游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1旅游服务艺术,色彩学,饮食学。(可以从旅游礼仪方面,比如国内和新加坡航空服务差别等)

2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飞机是很多国内外友人的选择,在飞机上待得时间也较长,所以航空的建设和发展也具备促进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的功能)

中国旅游业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立于世界旅游强国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南。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蕴和灵魂,是中国旅游业保持中国特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中国航空历史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多次尝试飞上天但未成功。

中国的竹蜻蜓是飞机螺旋桨和直升机旋翼的前身。传入欧洲后,一直被称为“中国陀螺”。

风筝和滑翔机原理相似,在我国唐朝时期就将风筝用于军事。五代时,莘七娘曾做树脂灯放飞于空中作为信号。

有书载是诸葛孔明发明的叫孔明灯。无论怎样,原始热气球出现在我国。

火药的发明在古代用于军事上制成二级火箭神火飞鸦及火龙出水,是现代火箭的前身。 汉代的“卧褥香炉”内置燃香,不论是怎样滚动都不会洒出来。

其原理与今天飞机、导弹用的陀螺仪中万向支架原理完全一样。 早期飞机中,旅美青年冯如是我国第一个航空先驱者。

12岁由广东漂泊到美旧金山,边打工边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23岁的冯如决心制造飞机,并得到孙中山的鼓励与支持,在1910年制造成一架双翼飞机. 同年10月参加了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机比赛,飞行高度200米,时速100公里,绕海湾飞行一圈,距离约为30公里,成绩为全场之冠,荣获国际飞行协会优等证书。

美争相聘请传授飞行技术,但冯如谢绝一切邀请,毅然返回祖国。1911年1月在广州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

不幸在1913年一次飞行表演中,飞机失速下坠身亡,时年28岁。他如一株美丽的蒲公英一样,把飞行的种子撒落在祖国的土地上。

同时期的另一名华侨青年21岁的谭根,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获水上飞机冠军。1915年6月在广州的表演打破水上飞机飞行高度记录,飞到1800米的高度。

后来放弃了航空活动。 北洋 *** 于1913年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学校,附设有飞机修理厂。

以后又在清河设立修理厂。1914年南苑飞机修理厂厂长潘世忠和飞行教官厉汝各设计制造一架飞机。

潘世忠设计制造的飞机,发动机装在机身后部,机首装一挺机枪,取名“枪车”。但没有成批生产。

旧中国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始于清末民初,当时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学习航空技术。三十年代后渐多,到四十年代以近千人。

留学生中不乏学有成就造诣高深的人,曾在美国波音公司初创时担任过飞机设计师,后归国经办航空工厂的王助,高亚音速飞机气动设计所用卡门-钱学森公式的创始人之一钱学森,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的吴仲华。最早训练航空工程人才的学校,是1918年在福建马尾建立的海军飞潜学校。

30年代后,陆续有北洋大学、中央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学院设立了航空工程系等。到1949年底,航空系科毕业生约1000人。

后来设立了航空航天大学用以培养专门人才。 从1913年清 *** 在北京南苑设厂到1949年没有建立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40年代末期主要是从事飞机的修理,1950年周总理召集研究航空工业的建设。战争时期的飞机修理厂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建起第一批骨干企业,南昌飞机厂、株州发动机厂、沈阳飞机厂、沈阳航空发动机厂。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国产飞机初教5完成试飞,8月末开始大批生产。

1955年2月开始研制歼5,次年7月19日首架升空试飞,8月2日试飞结束,9月9日向世界宣布中国新型喷气式飞机问世。 1956年起尝试自行设计飞机,首先建造了超音速风洞。

1958年5月完成初教6设计,8月首架试飞,1960年12月完成鉴定试飞,次年改用国产发动机并投入成批生产。这是完全靠自己力量设计成功并投入大批生产的第一种飞机。

到1960年中国的航空工业以初具规模,能够成批生产歼击机、教练机、直升机和小型运输机,并开始自行设计。 1969年7月5日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首飞成功。

歼8Ⅰ于1980年5月总装完成,6月25日试飞失败,次年4月24日飞上蓝天,10月第二架上天,1985年7月27日批准定型。飞机上装有204全雷达等11项电子设备;武器改装23-Ⅲ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

歼8、歼8Ⅰ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达到一个新水平。1984年6月自行研制的歼8Ⅱ飞机首飞,并成为新一代歼击机。

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活塞5、活塞6、涡喷5、涡喷7、涡喷8发动机均是根据前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试制完成的。 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发动机喷发1A是由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吴大观、虞光裕在1957年完成,次年投入使用。

随后还设计了红旗2发动机,装于东风107高空超音速歼击机;涡喷6甲装于强5Ⅰ强击机;设计了涡喷7甲-歼8的动力装置,1985年同歼8机一起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贵州航空发动机长设计涡喷7乙,1982年成批生产并出口,北京航空学院设计涡喷11,装用于无侦5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1980年通过鉴定,填补了一项空白。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直升机动力装置。涡轮轴发动机的使用,使设计大型直升机成为可能。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研制生产了涡轮5、涡轴6、涡轮8等发动机。 中国的航空工业经历了修理、仿制、自行设计三个阶段。

轰炸机、强击机、无人机都完成了自行设计。轰炸机有轰5及其改型轰6,强击机有强5及其改型。

机载系统设备 机载系统有传统导航仪表,导航定位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防护救生系统,火力控制系统和悬挂发射装置,液压。

3.民航文化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啥

民航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服务人员的真情服务离不开企业文化这块基石,某种程度上说,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服务水平。

故要实现真情服务,民航企业必须具备真情服务的文化氛围。为旅客提供真情服务不是简单的口号,不是形式,而是在服务过程中能够体现在为旅客提供真情服务上。

如何在服务过程中来落实真情服务,这是每一个民航同仁需要思考的。笔者认为,这一真情服务集中在三个关键点上。

一是,服务人员与旅客接触的瞬间,在这一接触的瞬间服务人员的语言与非语言要向旅客展示愿意热情为旅客服务的姿态,让旅客感觉到服务人员的热情与友善。二是,旅客有困难与需求时来找我们,或者我们看到旅客有困难与需求时,这是旅客最需要服务或帮助的时候。

对于旅客的困难与需求服务人员应该主动对旅客显示出我们的关怀与帮助之心、牵挂与照顾之心,及时地帮助其解决问题或困难,让旅客深刻感受到我们的真情服务。其三,服务过程中个别旅客难免会对我们生产误会,甚至不理解;难免会遇到出言不逊,举止不文明的旅客,这就需要服务人员有宽容与包含之心,用真心感化旅客,让旅客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真情服务。

4.民航企业文化包含哪些方面

在企业新旧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只有勇于革新旧文化的企业,才能使企业的文化意识形态全面提升,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成功的动力,它包括企业成员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行为和实践,是企业大部分员工所共享的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本质特征的总和。企业文化既有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因此,企业文化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经过创新才能有发展,才会成功地将无形的价值转化为有形并可衡量的目标,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5.飞机的历史

自从莱特兄弟1903年第一次进行了有动力的飞行后,时间仅之过了70多年人类就突破了平流层,进入到了外层空间。

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哪个表面能躲过卫星的窥视。达芬奇的梦境和设想成为了现实。

人类是一种好战的生物,从实现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梦想到让死神上天仅仅用了八年。而首次真正的空战则只是三年后的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继问世,气球的动力来源得到了解决。于是,人们全面展开了对能飞的气球——飞艇的研究。

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进行了研究。同年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试验发现软式飞艇存在不少问题,飞艇的气囊不仅难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损。于是,有人想法在气囊内固定了一个环形龙骨并获得成功。

这就是半硬式飞艇。后来,德国一名飞行爱好者用木质材料为飞艇气囊制作了一个外部支架,将气囊固定在支架内保持外形,从而制成了硬式飞艇。

这个改进不但彻底解决了保持气囊外形的难题,而且也利于飞艇的搬运。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以后的标准飞艇样式。

1885年底,德国工程师本茨与戴姆勒联合发明了实用的汽油发动机,使人类拥有了推力更大的动力装置。从此以后,飞行器的发展越来越快。

1898年,德国的齐柏林首次设计和制造出了硬式飞艇。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骨架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

1900年,齐柏林驾驶他那庞大的硬式飞艇成功飞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轰动。1903年,法国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用的飞艇。

这艘飞艇在同年11月12日一次飞行了61公里。此后,气球与飞艇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在军事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军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国相继组建了飞艇部队,把飞艇引入了战场。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飞艇对土耳其进行侦察和轰炸;1914年8月5日,德国使用品柏林飞艇大规模轰炸法国要塞城市列日;一年以后,德国又出动5艘LZ-38型齐柏林飞艇横跨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炸死7人,炸伤30多人,在英国人中造成了"齐柏林"大恐慌。

在运输方面,德国于1910年6月28日在法兰克福与杜塞尔多夫之间建立了一条定期飞艇空中航线。在这条航线上飞行的是LZ-7型齐柏林飞艇,它可载24名旅客和12名空勤人员,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70多公里。

1912年,一艘齐柏林飞艇还用20天的时间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飞行。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有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试验。

试验中,飞机成功地飞行了约260米距离。新闻界对莱特兄弟的突破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但这一成功并未引起美国 *** 及公众的重视和承认。欧洲国家对此则干脆表示难以置信。

在莱特兄弟飞行成功9天以后,兰利研制的一架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这一事件更加影响了飞机的推广。美国人普遍对研制飞机的行为进行了攻击,认为这太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莱特兄弟对几年努力的心血得不到承认备感失望,甚至一度想与飞机告别。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后,莱特兄弟决心把研制工作继续下去。

他们坚信,迟早有一天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为了不至于引起公众的批评,莱特兄弟将研制工作转为秘密进行。

1905年,他们制造出了一架能够在空中停留半个多小时的飞机。莱特兄弟打算把飞机赠送给美国 *** ,但当局仍然对他们的成就不加理睬。

心灰意冷的莱特兄弟在万般无奈中只好暂时中止了对飞机的研究。在莱特兄弟的成就促进下,欧洲特别是法国的飞行事业在1909年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这一年的8月,法国兰斯主办了一次盛大的飞行 *** ,欧洲的飞行员们相继创造了多种飞行记录。然而,给世界带来强烈震撼的还要数法国飞行员路易·布莱里奥。

他驾驶一架飞机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降落到了大不列颠国土上。这个事件不仅给世界公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英国人大为吃惊:他们意识到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危险。

飞机的发展使他们预感到单纯凭借海上防御力量今后已不可能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了。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各国军事当局认识到了航空气在军事领域里的发展前景,欧洲的各个强国开始搜罗各种各样的飞机以供陆军使用。

不过,这时的飞机还主要用于侦察,飞机的研制工作大多也由私人进行,因而进展相当缓慢。在德国,人们的兴趣还主要集中在体积庞大的齐柏林飞艇上,因为此前公众的捐款使齐柏林得以继续以飞艇先驱者的身份从事研制工作,并最终向德国人证明了这种飞艇的实用价值。

在另外两个航空大国法国和英国,飞机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军人们已经急不可待地要把这件新式武器用于战争了。

尽管飞机此时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还经常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但职业本身就充满危险的军人却顾及不了那么多。于是,飞机在意土战争中首次露面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尽管航空兵还处于相当幼稚的时期,但是,飞机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它的非凡作用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飞机上的武器装备也逐渐由手枪、手榴弹发展成为机枪、炸弹。

其后的战争。

6.中国航空的历史

中国通用航空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通用飞机是除定期客运、货运等公共航空运输飞机外的其他民用航空活动所有飞机的总称,中国在“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中已将发展通用飞机列入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 项。 西安通用飞机研究所所长李大明告诉记者,与通用航空有关的工业多达140个门类,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 根据中国民航部门预测,2002-2012年中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万至1.2万架,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空间巨大,通用航空及其带动的产业将形成1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市场容量。同时,经过多年培育,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已经逐渐成熟,需求旺盛,投资踊跃。未来十年,通用航空将得到飞速发展,成为继干线飞机、支线飞机后另一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 专家认为,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已形成了一批实力不错的航空工业基地,具备发展通用飞机的工业基础。西安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第一个涉足通用飞机研究的大型专业研究机构。这家研究院2001年与中国通用飞机的骨干企业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民航飞行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共同开发出数架多用途轻型飞机。 不过,李大明说,中国通用飞机的研制和生产同发达国家比,无论在数量和档次上都存在巨大差距。“我国通用航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李大明说。 专家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的通用航空包括六大领域:农林航空、工业航空、航空速递、航测航摄、航空旅游和公务飞行。

7.航空和旅游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1旅游服务艺术,色彩学,饮食学。(可以从旅游礼仪方面,比如国内和新加坡航空服务差别等)2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飞机是很多国内外友人的选择,在飞机上待得时间也较长,所以航空的建设和发展也具备促进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的功能)中国旅游业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立于世界旅游强国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南。

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蕴和灵魂,是中国旅游业保持中国特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8.浅淡学习航线文化与地理的收获

在航线地理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成养成持续安全的理念、能力本位的理念、顾客至上的理念和环保的理念。

1、持续安全的理念

民航安全文化是民航行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保障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主题。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之际,我国提出的“持续安全理念”,更是将安全工作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在这一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催生了持续安全文化。持续安全文化是民航安全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延伸,成为引领民航行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2、顾客至上的理念

“改善服务质量”是我国民航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民航服务文化更是民航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在航空服务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将民航行业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根据航空服务行业“一切以乘客为中心”的特征,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自身价值取向上能不断强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根本理念,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

4、环保的理念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航线地理学是研究航空运输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众多,例如飞机噪声、飞机尾气排放、机场水体污染、机场固体废弃物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