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人要留有余地?

如题所述

与人相处要记得时刻给别人留有余地,只有不把事做绝,不把话说死,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才能在与人相处时游刃有余。很多年轻人眼中揉不进一点儿沙子,发现别人的错误,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机,非狠狠地给予批评和抨击才觉得心安。殊不知,自己的批评已经把对方逼入绝境了,更不知对方已经讨厌自己了。说话办事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都要给别人留一点回旋的余地。在与别人方便的同时,也给了自己成功的可能。

在克劳利任纽约中央铁路局的总经理期间,一次差点就出了大事故。有两个工程师,他们都在铁路上服务了很长时间,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犯下了大错:由于他们的疏忽,差不多使两列火车迎头撞上。这么严重的事是完全无可推诿的,上司命克劳利解雇这两名员工。但是克劳利却持反对意见。

“像这样的情况,应当给予相当的考虑,”他反对说,“确实,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宽恕的,是理应受到严厉惩罚的。你可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教训,但是不可剥夺他们的位置,夺去他们惟一可以为生的职业。总的看来,这些年,他们不知创造了多少好成绩,为铁路事业的发展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仅仅由于他们这次的疏忽,就要全盘否定他们以前的功绩,这样未免太不公平。你可以惩治他们,但是不可以开除他们。如果你一定要开除他们的话,那么,就连我也开除吧。”

结果克劳利取得了胜利,两名工程师被留了下来,一直都在那里,后来他们都成了忠诚而效率极高的员工。

克劳利给下属留下了余地,同时也给了自己事业更好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你逞一时之快断尽别人的退路,那么当危机来临之时,没有一扇门会为你打开。有只狐狸与毛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狐狸在生病时,毛驴到处找食物给狐狸吃,狐狸在毛驴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很快就康复了。为此,狐狸很感激毛驴,并发誓说:“毛驴大哥,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毛驴相信了狐狸的话,把狐狸当成了自己最真挚的朋友。毛驴只要找到了好吃的,就留一半给狐狸,还真心诚意地对狐狸说:“兄弟,只要我们俩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也不用再惧怕森林中的狮子了。”“是的,是的,只要我们俩联手,狮子也会怕我们三分。”狐狸边啃着毛驴送来的食物边说。一天,狐狸和毛驴结伴到森林里寻找食物。在路上它们碰到了狮子。狐狸发现危机当前,便对狮子说,只要狮子答应不伤害自己,它就帮助狮子捉到毛驴,狮子同意了。毛驴听后,生气地对狐狸说:“现在大敌当前,我们只要精诚团结,肯定能战胜狮子,可你怎么能出卖我呢?”“老哥,我这是与狮子斗智呢!我刚才是骗它的。你看,那边有个大坑,你跳进去躲起来,狮子交给我来对付就行了。”狐狸故意压低声音对毛驴说。“谢谢,好兄弟。”毛驴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毫不犹豫地跳进了那个深坑里。“尊敬的狮王,我已把那该死的蠢毛驴骗进了深坑里,现在你可以放了我,去吃你的美餐吧。”狐狸向狮子谄媚道。“呸,毛驴已逃不掉了,早晚会成为我的盘中之餐,现在,我要吃的是你!”说完,狮子猛扑上去,咬死了狐狸。

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也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在生活中永远高枕无忧。就像那只狐狸,平日里再风光、再得意,有一天也会面临失败的危机。当你面临危机时,会有朋友扶你一把吗?你的同事会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这一切,都取决你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若是你为别人留余地,那么这时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双手拉你出泥沼。而如果你总是切断别人的退路,总把别人逼入绝境,还有谁会帮你呢?他们不落井下石就是对你的仁慈了。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不让他人走下台阶,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因此,当我们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给别人留点余地。

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宽容一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全他的面子,给他留点余地。

多年以前,通用电气公司面临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某一部门的主管之职。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是第一等的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却彻底失败。然而公司不敢冒犯他。公司绝对解雇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他们让他担任“通用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个头衔——并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通用公司的高级职员也很高兴。他们已平稳地调动了他们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职员,而且他们这样做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因为他们让他保全了面子。

让他人保全面子,这是十分重要的,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了他人的感情,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作宽容的了解,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下一次,当我们必须解雇员工或惩戒他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一点。

一位审定合格的会计师马歇·葛伦杰说:“解聘别人并不有趣,被人解雇更是没趣。我们的业务具有季节性,所以,在所得税申报热潮过了之后,我们得让许多人走路。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头。因此,大家变得麻木不仁,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通常,例行谈话是这样的:‘请坐,史密斯先生。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没什么工作可以给你做。当然,你也清楚我们只是在旺季的时候雇用你,因此……”

“这种谈话会让当事人失望,而且有一种损及尊严的感觉。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绝不轻言解雇他人,而且会委婉地告诉他:‘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他是做得很好)。上次我们要你去纽瓦克,那工作很麻烦,而你处理得很好,一点也没有出差错,我们要你知道,公司以你为荣,也相信你的能力,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别忘了这些。’结果如何?被遣散的人觉得好过多了,至少不觉得‘损及尊严’。他们知道,假如我们有工作的话,还是会继续留他们做的,或是等我们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回来。”

其实,在生活中人人都可能做出尴尬的事情,生活中也随时可能碰到尴尬的事情。处于尴尬境地的人一定会觉得颜面尽失,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为他找一个台阶下,不但能立刻博取对方的好感,而且也会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追求成功的人要学会如何处理这类事情。

新中国建立初,周恩来总理率团慰问驻旅大的苏联军队。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代表的一位同志当场做出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得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下的失误使他很没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时,周总理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找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复了译错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等翻译准确地翻译出来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了一杯。周总理的善意举动使苏军的将领和那个翻译都特别感动,晚宴十分成功,尽欢而散。

周总理的这种宽厚的行为告诉我们,要给出错的人面子和“台阶”,因为此时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特别强烈,如果你能帮他保住面子,维护他的尊严,他会对你产生非同一般的好感。而你的这种举手之劳,也许会对你以后的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这需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试想,如果连周围接触的人都适应不了,又如何能够受人爱戴与尊重?又如何能够获取别人的帮助与支持?又如何能够实现竞争与合作,并达成成功的人生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有两句俗话说的好:风水轮流转、世界很小。
我2012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城市工作,顺便找了个乒乓球馆打球。第一天去,有个微胖、谢顶的男士,我叫他康叔。康叔见到我很热情,主动拉我打球。让我非常意外的是,我浪迹球场这么多年,我的四样杀手锏从来都没有一样没找到过知己,而康叔,他拥有完全相同的四大杀手锏。从此每天我只要一进球馆大门,康叔就大笑着说:“你终于来了。”一打就是球馆关门。我们从不过问对方的私事,不谈球技之外的任何话题,只是在球场上如同知己一般,我给他喂球,喂到他手感绝佳的时候用完全相同的杀手锏相互对轰,轰得酣畅淋漓、汗流如雨。
康叔偶尔不来,我就和其他老炮儿打球,与康叔完全不懂基本功而言,我的基本功还是过得去的,很快就融入了其他老炮儿的圈子。这些老炮儿总是围着我说:“小伙子,叔们给你说个好话,姓康那老头是个脑残,你还年轻,还是不要和那种脑子有病的人在一起的好。”他们甚至威胁我:“你要是继续和那种人打球,很快你就被大家拒之门外了,都说你也有病。”但我每次都是一笑而过,坚持陪康叔打球。
很多天后我忍不住问康叔:“这球馆这么高手和老炮儿,为什么你偏偏只瞧得起我?(为什么只和我打球)”康叔一边擦汗一边说:“他们嫌弃我没基本功不会对练,全都不和我打球。只有你,和我的这些杀手锏、强项都是完全相同的。最爽的就是你基本是全程给我喂球让我爽个够,而且很有默契的在我每次打到高潮的时候用完全相同的杀手锏和我对轰。我今年66岁,可这种感觉我渴望了整整一辈子了。”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闲话不说却总能玩的如此尽兴,原来我们性格如此相近:杀手锏完全相同,这种爽快的感觉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而且我们的孤独感也如此的根深蒂固。就这样,一老一少两个孤单的男人乐此不疲的每天下班在球馆挥洒汗水,依然是从不过问其他,成了忘年之交、球场上的知己。
第二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康叔早早就说“今天就打到这里吧,咱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我们就找了个小店一起吃了点东西。康叔说,他要离开了,去很远的地方。他没说清为什么、去哪里、干什么,我也没多问。然后一边讨论打球一边喝了8瓶啤酒。
临分开前康叔说:“我在这个球馆呆了好几年,除了球馆老板偶尔陪我之外,没人和我打球,几乎每一天,我是在这里干站着,从六点站到球馆关门。我自始至终都是这个球馆的笑话,其他人经常讨论我、笑话我,骂我有病,还故意让我听见。一开始我很生气,总是因此和其他人起冲突,和这里很多人都险些动手,还有人拉架,但很明显是拉偏架。我等于在这里被“封杀”了。我也是不服,每天都去,一边听着他们那些难听的话一边等,等一个能懂我的打球风格的人,能懂我的杀手锏的威力的人。很幸运,咱俩臭味相投,你还不怕别人笑,不嫌别人说你,更不嫌被那些人孤立。你记一下我的手机号,虽然我很可能不再回来,但在这个城市万一碰到什么难处,我一定尽力而为。我是前市XX局局长,虽然球场很狼狈,但在职场我人缘很好,否则我也走不到这个位置。”
康叔前面的话,就算他不说我也懂。但这最后一句表明身份的话,着实让我倍感震惊。原来康叔居然是个“官儿”。
就如同当初我们只讨论打球一样,从康叔离开起,至此我们再无联系。知己一去,我也不再去球馆打球,只是偶尔陪家人去公园休闲一下。

直到今年已经整整12年了,我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职务。年初疫情过去,经济复苏。有次我要和12家企业竞争一个机会,倍感“压力山大”…巧合的是,其中有3家企业的出席团队之中,居然有我当初在球馆认识的人,这些人看到我之后嗤之以鼻,但还是寒暄了一番。他们都问我为什么当年突然和“姓康”的一起消失。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三家企业私下关系很好,暗示我不用争了,争不过他们。

我了解这些企业的资质,很明显我争不过,但还是硬着头皮没有早早退出。
但当我看到“主家”的时候,瞬间喜出望外,主家的代表居然是康叔。原来,虽然康叔是个领导,但家族从康叔爷爷开始就有发家有产业了,唯有康叔回家乡从政。当年一别,康叔就是去香港回家族企业工作了,这次回家乡是打算在家乡发展产业。我们远远就大步过去彼此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康叔喜出望外,老泪纵横。良久后,他拉过和我年龄相仿的儿子说:“他,就是他!当年的小赵!”至此我才发觉,我居然从来没和康叔说过我的名字,只是让他叫我小赵就好。
这次的合作康叔认定了就要我们企业。其他企业包括那三个当年嘲笑康叔的人代表的企业,空有雄厚的资质但康叔却完全不考虑。最最尴尬的是,康叔本就是当地人,在本次本就有很深的底蕴。所以业内肯快就传出传言:“那几个企业不是资质不行,而是团队得罪了康叔。”那三个老头子有苦难言,一把年纪却被各自的老总“失望”,甚至要“雪藏”。
所以,做人要留余地,尤其是那些没必要的事情,万万不能给人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