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教怎么做?

如题所述

儿童的教育早就不是让孩子“吃的饱,穿的暖,有学上”那么简单,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入学后的教育,而是覆盖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的教育。然而我国家长,对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一直很忽视,就算有的家长意识到了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开展早期教育,其实,0-3岁孩子的教育只要把握这4个规律就足够了,欧美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做的。

第一:两个“生命”要同时养育

所谓的“两个生命”就是幼儿期的孩子既要关注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要兼顾他们美感的培育。

简单来说,首先要确保孩子健康,有充足的营养可以发育身体,做到身体强壮,没有疾病的困扰,再者就是建立起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比如学会社交,可以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串门;比如让他们接触舞蹈和和绘画,让他们初步知道什么是美??总而言之就是培养他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于生命宇宙的好奇心。

第二:看图识字,阅读广泛

小孩子不用学习,等进入可学校就自然回了。殊不知正是由于,很多低龄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没能初步的培养出对知识的好奇心,所以出现了厌学,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所以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帮助孩子认字和阅读。逐步建立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学会初步的文字和数字,认清简单的动物,植物等。

第三规律:把握教育的时机

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一般认为是在孩子0-6岁左右。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晚了。这时期正是孩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认知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是最好的教育时期,错过了就无法弥补。

第四规律:培养良好的习惯

儿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你很多出色的人,并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习惯,并且坚持了很多年所以这个时间段,要着力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让孩子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此外,还要注意,儿童早期教育不是揠苗助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而是要润物无声,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处。

欢迎各位年轻妈妈、有经验的妈妈们关注我们,可在评论区积极分享你带孩子的感悟。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宝宝早教的5个原则:

(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2)循序渐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妨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4)避免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逃学、旷课等。

(5)寓教育于游戏、讲故事之中:做游戏和讲故事是最生动、具体的教育形式,适合孩子智力发育,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组织孩子游戏时应注意四个方面,即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知识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孩子的动作、技能的发展,言语的发育,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发展。讲故事、听故事具有培养儿童表达力、注意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的综合作用,但应注意故事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语要生动,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