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三余”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读书三余”指 1、冬者岁之余。      2、夜者日之余。     3、阴雨者之余。

欧阳修有三上法”“三上”说的就是马上,枕上,厕上.三余法: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古今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笔者最欣赏的是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

1.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好学。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随时有多余。”

2.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随时有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三余

释义:原文中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来泛指空闲时间,又指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出处: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陈寿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列句:董遇三余读书的精神十分值得我辈学习。
第2个回答  2018-01-30
【出处】(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注释】原指董遇勤奋好学,一点空闲时间都不白费。他把冬天、夜里、阴雨天看作“三余”。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指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也就是说,三余基本上有上两个解释(1)冬天、夜里、阴雨天合称作“三余”,其实也就是古人没事做的时候,所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至于“指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说真的,我还真没怎么在古文里看到有用上的,了解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