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在古文里的意思

“是”字在古文里的意思尽量全面一点

“是”在古文中是表示肯定或同意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的”或“是啊”。在古代文学、史书、诗词等文体中,使用“是”字形式表达同意或肯定的意思非常普遍。例如《论语·为政》中就有“乡愿,所以进修;幸而免,所以君子。”这句话中使用了“是”字,表示同意或肯定别人的说法。

除了在文字表达中,古代人们在口语交流中也经常使用“是”字表达同意或肯定的意思。例如《红楼梦》中,宝玉对袭人说:“是,我当小心,多谢你的一片好心。”这句话中的“是”字就是表示同意的意思。

总之,“是”在古代文学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相似,表示同意或肯定的意思,只是用法和语境上略有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0
“是”字在古文里的意思:
1动词。a.是。表判断。b.以……为是,认为……正确的。

2形容词。正确的。
3代词。这,这个,这样。
4助词。与'惟'构成'惟……是'结构,'是'表宾语前置
5复合词。是故,是以,因此,所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10
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