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研功利化的利弊在哪里?

如题所述

科技创新赛事的“出口”一直以来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近年教育部已经明确取消了科创类赛事的加分和保送制度,把决定权下放到高校,客观上提高了这类附加分的科学与严谨性。现在高校的自主招生对于科创类竞赛很看重,但一般也需要达到全国赛级别,而且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面试时,通常会请相关院系的教授们来听学生答辩,如果有问题,在最后一轮也有机会被发现。

科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故大多都是学有余力并且对某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做,且每一次参赛周期也需要大概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如果高校仅仅以“发表期刊文章”作为自主招生门槛的话,前段时间曝出的中学生论文抄袭确实是见效快的操作。

再回到科研上面,大多同学还是对某个学科真正有浓厚兴趣,或者做出了有创新的发明才会站到科创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我同一些高校教授也讨论过竞赛与招生的话题,他们更看重的是未来的潜力。中学生科研经历可能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究精神,因而比单纯的奥赛更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