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信用卡1497张

如题所述

英国人又爱花现金了,只为提醒自己“省钱”!到底是咋回事?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现金提取量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从而推理出英国人的倾向于用现金去支付账单,这样就可以控制相关的预算,不会让自己一不小心就把钱给花完了。在用手机或者信用卡支付的时候,你就感觉钱只是一个数字,不知不觉间银行卡就变成了零。而在使用现金的时候,你就感觉钱是非常珍贵的,不会再肆无忌惮的去购买东西。

使用信用卡支付是很容易超支的,因为信用卡有着比较多的额度,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关注自己的额度有多少,只要遇见了什么东西就会进行刷卡购买。但是现金就只是一定的量,你在付钱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钱是比较少的,只有极有可能把东西放回原位,不会再继续购买了。英国人会把现金取出来后放进罐子中告诉自己这是买食物的钱,这是用来乘车的钱,这样就能形成一种紧迫的感觉,不会再去大手大脚的花费了。

之前英国的现金使用量一直在下降,疫情让这一情况出现了加速的趋势,但如今现金使用量又明显的上涨了。相关部门就表示可能就是生活成本危机导致的,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了多少钱,所以就想要约束一下自己的消费。英国的能源食品等物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让人们的财务危机也变重了。相关的工作人员也称人们确实是在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有很多的人变得更加的依赖现金,这样才能控制好预算,不会把钱给花超。

有一些人的消费观是比较超前的,喜欢花未来的钱,他们就不适合使用手机或者信用卡支付了。不过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勤俭节约的,不会花太多的钱,使用手机支付也不会让自己的工资被很快的花光。

美,英两国信用卡持卡人数

白宫的数据显示,美国有1.73亿信用卡用户,共持有约15亿张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超过8张

据英国金融卡协会统计,2008年,英国人使用的金融卡共有1.687亿张,其中借记卡7630万张,信用卡6610万张,ATM取款卡1940万张。英国持卡人平均拥有3.6张银行卡,其中,信用卡和借记卡人均拥有2.3张。2008年,英国人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人数达到3020万人,占成人总数的62%,其中,2050万持卡人每月至少一次用卡消费。

;goto=lastpost

英国习俗

英国生活习俗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英伦生活面面观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据英国旅游机构调查,1996年,英国居民度过4夜或4夜以上假期的人共计5,900万,超过了英国人口的总数,而1997年英国居民离家度假超过一夜的人达7,080万。

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采: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很多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IT。

八、"卡"的世界

现代英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卡:£信用卡、记帐卡、商店购物卡、汽车加油卡、安全门磁卡、电话卡等等,形形、五花八门。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英国发行了约3,800万张信用卡,约3,700万张记帐卡并设ATM提款机(到1997年底累计达23,200个)。如此惊人的数字表明支票和现金日趋被"卡"所取代。1998年7月,英国主要大银行宣布,将于1999年开始使用信息更多、功能更齐全且更安全的新卡,并逐步取代现行的信用卡和记帐卡。

除此之外,各大超级自选商场、大百货公司、专卖店还发行"有奖购物卡",即当顾客消费累计到一定金额后,就可得到商家不同形式的奖励:如免费提供度假机票、赠送购物券、定期邮寄商品广告及降价消息。这种有奖促销方式吸引了居民:通常,居民们手持"有奖购物卡"购买日常用品及流行服装。日积月累,这种购物卡还真使消费者得到了一些实惠。

九、宠物的天堂

英国人很喜爱在家里饲养一种甚至多种宠物。据官方最新统计,全英国有一半家庭中饲养着720万只猫、660万只狗、140万只兔子、60万只豚鼠和3,000万条观赏鱼。

十、发达的网络

2000年,根据英国贸工部所作的2000年国际基准研究报告(InternationalBenchmarkingStudy,2000)显示:到2000年第4季度,英国在线的中小企业数已达170万家,比1999年的110万家,增长了54%,提前两年实现了政府规定的"2002年在线中小企业应达到150万家"的目标。

如今,在英国共有300多家网络服务供应商(InternetServiceProviders,ISP),其中最大的一家为Freeserver。Freeserver1998年由Dixons公司创立,共有130万个网络用户。目前,在全英范围内,网络用户达1,3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22%,这一比例大大高出其他欧洲主要国家。1999年,在欧洲主要国家中,英国因特网的年增长率为280%,丹麦为220%,法国为215%,荷兰为210%,德国和挪威为200%,西班牙为185%,瑞典为170%,芬兰160%,意大利145%。英国人常说,英国的经济已成为以网络为导向的网络经济。事实上,网络早已渗透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全英中学在线率为90%,小学在线率为68%。截至到1999年底,英国成人的在线率为45%,其中20%的人因工作关系在单位上网,另有14%的人在家上网。1999年,英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方面的花费高达7亿美元,2000年达8亿美元。

目前,在欧洲国家里中小企业在线率达53%,而英国中小企业的在线率却高达68%。如今,英国公司的网络连通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与1999年相比,今年英国在线企业总数达81%,年增长率为63%。

在欧盟国家当中,各国IT产品和服务平均占各国GDP的2.26%;而英国IT产品和服务却占其GDP的3.24%.

===

生活习俗

旅游娱乐

生活习俗

社会福利

英国打工

英国概况

英国国民体系

英国交通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改变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像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由于冬季阴雨多雾,因此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及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彩。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

八、“卡”的世界

现代英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卡:信用卡、记账卡、商店购物卡、汽车加油卡、安全门磁卡、电话卡等等,形形、五花八门。

九、发达的网络

如今,在英国共有300多家网络服务供应商,在全英范围内,网络用户达1,3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22%,这一比例大大高出其他欧洲主要国家。2003年,在欧洲主要国家中,英国因特网的年增长率为280%,丹麦为220%,法国为215%,荷兰为210%,德国和挪威为200%,西班牙为185%,瑞典为170%,芬兰160%,意大利145%。英国人常说,英国的经济已成为以网络为导向的网络经济。事实上,网络早已渗透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英国中学在线率为90%,小学在线率为68%。目前,在欧洲国家里中小企业在线率达53%,而英国中小企业的在线率却高达68%。如今,英国公司的网络连通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请问一下英国信用卡手续费吗

英国信用卡不需要手续费,英国规定银行将不得向信用卡或借记卡消费者收取额外的手续费。此举实施后,将为英国人每年将节省上亿英镑的日常开支,这项法规的颁布也是在向欧盟标准看齐。

更多关于英国信用卡手续费吗,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英国人教子有方吗?

关于德育,大家都相信要从娃娃抓起。怎么抓?英国有些基本的观念与我们似乎不大一样,或许不无借鉴意义。

1.小孩不是白纸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一直以讹传讹地以为这是说小孩子跟张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白纸论”是个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在西方已经过时了。

2.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道德不靠教导据介绍,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PROCESS),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这个“感染”,跟“感染感冒”,是同一个动词(CATCH)的同一个用法。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4.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那么,如何防范学生作弊?答案很简单: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你其实已经输了。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要紧的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功名利禄都想要,但最要紧的是这是自己心之所喜,性之所趋。

5.不要妨碍别人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野,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通规则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6.理想不必远大第一次碰到的英国人,是几年前在新华社汤姆逊高级英语新闻班教写作课的老师,名叫罗伯特·李。他说,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卡车司机。于是,他中学一毕业就去了一家运输公司,17岁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开着卡车环游了整个欧洲,回来换了工作,找到一家报社,从最底层干起,晚上上夜校自修新闻专业,他又实现了许多人生理想!我在下面听得目瞪口呆,惭愧我到那时才第一次想到,理想原来可以不是永久牌的,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不是人生或人类的终极目的。理想居然这么容易实现!认识罗伯特时他已经快到天命之年了,他从来没觉得当卡车司机的理想渺小,相反,17岁就实现理想,他有一种成就感,回忆的时候一脸陶醉。

相形之下,我觉得自己小时候被灌输的那些理想,比如当科学家,因为与自己的智力结构太不合拍,反而弄得从小就失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进而干脆认为理想就是那些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直到现在,一谈理想,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指那些远在天边的想法。

7.诚信不能全靠自觉教育归教育,很多英国人并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法,也怀疑教育的道德功用。相反,他们相信,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最明显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许多英国酒吧都不许黑人入内,后经立法禁止。今天,不仅公共场所不许黑人入内的做法已经被认为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而且黑人女性(阿莫斯)10月初还被首相布莱尔任命为上院领袖,英国贵族的总头儿!报纸上连声嘀咕也没见着。但这不等于英国没有种族歧视,相反,很多白人仍然歧视有色人种,但他们不会公开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在政治上不正确”。

一位英国人甚至说,他很少考虑诚信问题,他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去相信别人诚不诚实,因为法律和制度摆在那儿,不诚实的后果摆在那儿。成熟明晰的法律和制度执行久了,人们自然逐渐习惯于放弃占小便宜,心知肚明从长远来看,占小便宜会吃大亏。

比如说大学生贷款问题,英国大学生可以申请的助学贷款五花八门,甚至可谓多如牛毛,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跑到国外工作,为什么英国银行不担心他们欠债不还?其实答案再简单没有:每个英国人一生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申请助学贷款、工作收入、报税、退休金??全都得靠这个“信用号”。换言之,这个号码,等于你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而且将伴随你一生。你想欠债不还?那就等于你想放弃与你的信用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切身利益。再比如,据统计,英国人每个人都有五张以上的信用卡,一般没人敢在信用卡透支之后到期不还账。为什么?因为一旦欠钱没有及时还——还不是欠钱不还的问题,你就等于上了各家银行共享的黑名单,将来贷款买房办公司等等,都会比别人矮一头,平空添了数不清的困难。信用卡制度对遏止社会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8.制度不能完全承受道德之重尽管如此,若单挑英国社会的欺诈事例,那数落上3天3夜也数落不完。比如有统计说,英国每年因商业欺诈至少损失138亿英镑,而冒领养老金、救济金甚至抚养子女津贴等更是英国社会福利系统头痛了多年的老问题,据统计每年冒领金额高达20亿英镑,至于没病装病泡病假,要求付现金来逃税等等也是司空见惯的行为,今年9月两位大学教授还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声称约2/3英国中产阶级人士都承认干过夸大保险偿付金额,要求付现金来逃税之类不诚实的勾当,却不认为这些欺诈行为是犯罪。这两位教授甚至总结说:英国“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不诚实的社会”。

至于英国政界,不诚实的例子也能举出一串儿来。阿彻勋爵是上院贵族,前保守党副主席,还是腰缠万贯的畅销书作家,可他请人发假誓作伪证,东窗事发后也得坐牢。凯利案件中关于布莱尔有没有在伊拉克武器情报问题上说谎,简直把唐宁街折腾了个底朝天,布莱尔本人说,他要果真被证实蓄意夸大对伊动武证据,肯定早就得辞职走人。

可是,凯利之初,他公开宣称自己与凯利案件无关,后来又对赫顿法官承认自己负有全部责任,说话前后矛盾,保守党领袖史密斯更是公开指斥布莱尔是个撒谎家。但史密斯自己也有诚信上的麻烦。近来,英国报界一直在折腾他当选保守党领袖后还雇用妻子当秘书,向众议院领薪水的事儿。眼看着英国议院议员行为规范委员会将就此展开调查。这事说大不大,但史密斯在公众中的诚信度却肯定会因此缩水。

为什么20英镑对英国人来说是大钞了?

先说一下换算,1人民币元=0.09915英镑

1英镑=10.0853人民币元

之所以20英镑对英国人来说是大钞是因为20英镑真的可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