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叫“执笔无定法”,学书法有正确姿势吗?

如题所述

学书法有正确的姿势。尤其是在我们初学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遵循老师的指导,在一种正确的姿势下才能够打好基础,才能够深刻的继承书法的精髓,否则我们的书法就会不能得到突破。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姿势,所以就有了执笔无定法的说法。

最开始学书法 ,必须学习养成一个正确的书写姿势,它直接关系着你是否能够写好字。不仅如此,对正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如果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不仅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还可能会变成驼背。开始学写毛笔字时,应该坐着写,而且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有非常轻松的感觉。学书就像学拳,开始就就要训练规范的姿势。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机会提升后面的水平。如果书写姿势不妥,不仅会影响写字,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毛笔书法的基础教学就是姿势和握笔方法。

但是“执笔无定法”,这完全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从历代书家实践看,执笔就是没有定法的。不同的朝代往往就有不同的执笔方法,甚至同一时代的不同书家也会使用不同的执笔方法。什么二指法、三指法、五指法、双钩法、单钩法、捻管法、回腕法,还有汉代用整个手掌粗暴握笔的“握管法”等等,可谓是十分精彩,也十分有趣。而且一些有缺陷的人经过艰辛的努力,用脚趾头夹笔或用嘴衔笔,也能写得很好。

不过如果是教一个初学者,你告诉他,“执笔无定法、怎么握舒服就怎么握”,那就乱了,怎么样叫舒服?开始。所以,执笔还是需要有一个通俗易懂的原则的。所以总的来看,执笔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没有规定一定得是怎么样,只要是自己习惯的,而且能有一定成就的,那就是可以的。这里涉及到对“执笔无定法”这句话的理解问题。其实,这句话最关键是“定”字,而不是后面的“法”字,也就是说,执笔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方法,比如并非必须得是现今最流行的五指法。但有的人就据此极端地认为,这是说执笔无法,想怎样都行,但其实只是“无定法”而已。所以执笔有定法,也无定法,要看这句话对哪个人说,大家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5

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字的大小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 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小 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 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 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 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笔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第2个回答  2019-11-24
有的吧,至少你要把身子放端正吧,最近正好练字,老师要求的。
第3个回答  2019-11-24
有正确的姿势,像我们平时写字,坐姿都是不正确的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应该有一个正确姿势吧,不然那些书法家拿笔的姿势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