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文明的经典,为什么和西方的公历有对应关系?

如题所述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确立于秦汉年间,是在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为止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且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在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是由十二个节令和十二个中气组成的。它将太阳周期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分别对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就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即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农历每月两气,在月初的为节令,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

但其实,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所发明的东西,却和西方的公历才是对应的。其实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而中国古代的农历是以月球的周期运动为标准的,西方的公历却是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为标准的,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24节气和公历没有关系,24节气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
第2个回答  2019-07-25
文明的经典,我感觉跟西方的公立本来就不是相对应的。
第3个回答  2019-07-25
二十四节气跟西方的公历只是差不多,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第4个回答  2019-07-25
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完全不一样,西方的公历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