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商欧洲杯特稿“火与剑” 波乌两国“兄弟情”

如题所述

你们知道,球商对体育比赛的关注点其实一向不局限于体育赛事本身,而是喜欢扩散到比赛双方在文化和历史上的渊源。欧洲杯和世界杯是我最喜欢的两项赛事。以足球队为切入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独特的,有意思的事情。虽然这些事情不一定会影响到比赛。但是了解一下这些背景,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以后吹牛逼的时候,你比人家能多说出一些东西来就是有逼格对不对?


在欧洲杯的小组赛里,有一场对阵双方十分特殊的比赛,其实这两支队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独特的背景,整场比赛也进行的波澜不惊。但是从两个国家和民族的形成来说,这两个国家可太有值得谈的了。这就是6月22日波兰和乌克兰的比赛。而我说的有意思,也是在说波兰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渊源。

乌克兰的语言文化图,黄色系是乌克兰语化地区,蓝色系是俄语化地区。

波兰和乌克兰,同属于斯拉夫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波兰在语言学上属于西斯拉夫人,而乌克兰属于东斯拉夫人。因此从语言上说,乌克兰人更接近俄罗斯人,而不是波兰人。但是因为复杂的文化历史原因,乌克兰人的内部有很大的裂痕。大体上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文化区。东区以东正教为主,语言习惯上和俄语更接近,文化倾向也更加亲俄。西区以天主教和一种类似天主教的教派为主,语言习惯上受波兰影响大,文化习惯上更亲近波兰和西欧国家。所以在前些年的乌克兰政治危机中,乌克兰东部的几个州都要跟随俄罗斯,而西部的领土则要跟随乌克兰政府。原因也就是这个。

这是基辅的标志,根据传说,基辅公国是由三名日耳曼王子带领人们建立的

至于为什么乌克兰会被切成东西两个部分,为什么会有这种文化格局。且听我慢慢道来。波兰这个国家啊,我在以前说波德两国历史的时候提到过,他们是12世纪形成的。一度很牛逼,后来被三国瓜分了。而乌克兰呢?其实乌克兰的历史更早,他们在斯拉夫民族中的历史地位也更高。这种地位就源自于,他们的首都叫基辅。

历史上的基辅罗斯版图

在斯拉夫人的历史上,基辅是一个绝对不可跳过的话题。因为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斯拉夫人最早的政权——基辅罗斯国。这个国家在九世纪末期就存在了,他们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但是是第一个斯拉夫人的国家。后来的西传斯拉夫各国,和南川斯拉夫各国,都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传承上的。包括后来形成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国。所以,基辅是斯拉夫国家的历史古都,是斯拉夫人国家的源头。而且有意思的是,基辅罗斯国的王室,就是后来建立俄罗斯的莫斯科公国的统治者,留里克家族。所以俄国对乌克兰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在俄罗斯人看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乌克兰,而是应该是一个统一的俄罗斯。

金帐汗国的领地(紫色)

基辅罗斯国在13世纪,被入侵的蒙古帝国消灭了,基辅遭到焚毁。国家分裂为很多独立的小公国。而这些小公国里,以地处西部的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实力最强。这个地区,也就成了以后乌克兰人的重新崛起和民族形成的关键。这个国家位于西部,在基辅罗斯被消灭以后,皈依了天主教。成为了日后乌克兰复国的中心。而东部的公国,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最后跟随了莫斯科公国。这样,东西两部分乌克兰的雏形,于此时埋下了根源。

这张图还可以再用一次,可见17世纪的时候乌克兰已经基本上没了。

14世纪,在乌克兰北边的立陶宛逐渐崛起,成为了东欧大国。而对应的是蒙古人的金帐汗国逐渐衰退。这时候一个乌克兰的公王,决定了新的战队,他们逐渐选择向立陶宛寻求庇护。利用这个机会,立陶宛吞并了乌克兰北部地区,波兰趁机吞并了乌克兰西部大部分地区。16世纪波兰和立陶宛合并。这时候乌克兰西部全境,都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吞并了。而东部,则被新成立的俄罗斯控制。

典型的哥萨克形象

这一时期统治东乌克兰的,是一群如今听来名声显赫的人——哥萨克人。哥萨克的意思在不同的时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他们的总体代表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他们不受周围王公的直接通知,他们无法无天自由自在。哥萨克人曾经是周围贵族的敌人,但是俄国人也好,波兰人也好,都利用这个民族为自己服务。

关于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波兰的著名大文豪显克维奇有一本经典小说《火与剑》说的就是这个阶段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油画)

因此,在16-17世纪的这个历史阶段中,乌克兰人的主要选择,就是在天主教化的波兰和东正教化的俄罗斯之间选择。波兰-立陶宛联邦当时对乌克兰全境施行天主教改革,而这样的改革引发了之前信仰东正教的东部乌克兰人的极大不满。乌克兰人集中在他们的领袖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旗帜之下,于1648年发动了反对波兰人的起义。并且因为鲍格丹信仰东正教,他们占据乌克兰中部向俄国求援。但是当时的俄国并没有相应他们,而是谨慎的观望。等到了1650年俄罗斯和波兰的谈判破裂,俄国决定帮助波兰。到了1654年,东乌克兰的代表抵达莫斯科,签订了《三月协议》。这样,东乌克兰并入俄国,这些地区就包括了我们现在知道的顿涅茨克。之前东乌地区闹分裂的时候, 很多熟知历史的体育爱好者就在担心,以后顿涅茨克矿工会不会就不参加欧洲的俱乐部联赛了。

最后到了1667年,俄国和波兰完全瓜分了乌克兰。作为斯拉夫人的精神故乡的基辅,成了俄罗斯人的领地。这一段时间的分裂,对乌克兰造成了永恒的影响,这次分裂的时间持续了263年,西乌克兰在波兰的统治下,快速的西化,而东乌克兰在俄国的管理下迅速的俄国化。东乌克兰的主要语言成了俄语,而乌克兰语被排挤。俄罗斯的认同逐渐扩大,俄国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加深。

到了二十世纪,连波兰东部都已经被俄国吞入口中。乌克兰和波兰这一对邻居终于谁也别说谁的成为了“一家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波兰在协约国集团的运作之下独立,建立了波兰第二共和国(第一共和国就是波兰-立陶宛联邦)。而乌克兰。同年,乌克兰共产主义革命爆发,建立了共产主义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说到这个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我国脍炙人口的小说《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其实背景就是乌克兰共产党员的故事,小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主角保尔,其实都是乌克兰人。

而隔壁的波兰,新建的第二共和国是一个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两国在独立的当年,就进入了战争状态,波兰充当了西方世界武装干涉俄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马前卒。而乌克兰境内,久居西部的乌克兰人也早就更愿意和波兰人打交道,西乌克兰的波兰人也更希望回归自己的祖国。双方于是进行了短暂但充满了血腥的战争。在1922年,苏联和德国魏玛政权签订停战协议。波兰也参加了这次谈判。最后的结果是,短暂的乌克兰再次被分成了两部分,和200多年以前一样,波兰和俄国,各自分到了一半。

红色是华沙条约国,绿色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不过所幸的是,这次分裂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因为苏联和纳粹德国的密约而统一了。当然代价是,乌克兰全部进入俄罗斯,加上一半的波兰。这一次乌克兰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跟隔壁的波兰又不一样,波兰是独立的共和国,是华沙条约国成员。而乌克兰史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成员,是苏联境内的自治共和国。

二战后欧洲人口迁徙

这一段时间其实也充满了波兰和乌克兰这两个民族的不幸,作为对德国的乘法,俄国割让了原版属于自己的东普鲁士等地区,苏联开始要求波兰人向西迁徙,实际上是让整个波兰“西移”。而原来居住在西乌克兰的数百万波兰人,也被迫迁往西边。同样波兰也将自己国内的乌克兰人,强行迁徙到了新领地的西北部地区。

比如东边原来波兰人聚居的大城市维尔诺(今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和利沃夫(今乌克兰发音应为勒维乌,过去曾是波兰仅次于华沙的第二大城市)变成了立陶宛人和乌克兰人的城市,而西边原来的德意志人城市斯德丁(今波兰的什切青)和布勒斯劳(今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则变成了波兰人的大城市。如今天弗罗茨瓦夫的居民多是当年从西乌克兰的利沃夫迁来,甚至弗罗茨瓦夫大学也几乎就是战前利沃夫大学的异地搬迁,与原来德国人的布勒斯劳大学没有多少传承关系;而今天的利沃夫大学(全称利沃夫国立伊万· 弗兰克大学)校史虽然可以上溯到波属时期的1661年,实际上则是二战后建立的乌克兰学术中心。

这样的民族迁徙,令受牵连的各个民族都积压了不满,在1954年,苏联庆祝“俄-乌联合300年”,将克里米亚半岛划拨给了乌克兰。这也就是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的根源之一。而在乌克兰,西部亲波东部亲俄的局面,并没有缓解,而是继续加剧。

波兰球的漫画,形象的描述了苏联集体以后的情况。

到了八十年代末,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之前压制已久的乌克兰对俄国的反感终于爆发了出来。最后在1991年正式独立建国,1996年退出了俄国组建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并且快速走向了亲西方亲波兰的路线。而同样憎恨俄国的波兰,很愿意也很高兴的接纳了乌克兰的橄榄枝。

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所东欧的政治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但是却拉近了乌克兰和波兰的关系。两国相互声援,相互派遣了很多人员。两国似乎淡忘了自己历史上的矛盾,完全成为了两个共同抗俄的“反俄兄弟”国家。两国关系也越来越好。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感慨一下,俄国真是凝聚欧洲国家的最好法宝。有什么矛盾,都能转嫁给俄国人,俄国真是为欧洲和平操碎了心啊。

全免费的爆料尽在球商APP,登录www.ballq.cn 下载球商APP

球商作家突破1000人,大小联赛全网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