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主题教育活动本身对“整合”和“联系”的强调,以及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适宜特性,使得它在时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
(一)主题中轴性
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主题为中轴来进行教学设计。从开放型教学系统来看,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教学过程系统的设计,教学过程系统诸要素中,教学主题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既定的教学主题内含着其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规定了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可能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手段,进而也限定了在本教学主题内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综合性
主题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由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组成。“主题教学活动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的主题之中”[5],它强调与主题有关的各要素、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对课程实施的逻辑重要性,打破了“单一学科(领域)”知识、技能界限分明的局限。
(三)多元性
活动开展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活动开展的时间也不再限于课堂和在园时间,而是扩展到了儿童的一日生活,包括离园期间;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内容打破了学科限制,开始指向大自然和大社会;活动评价的标准不再仅仅关注单一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开始变得灵活,只要有助于儿童发展便是好的。
(四)预设性与生成性
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可以由教师预设,即教师决定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的内容而开展活动。这种类型的主题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另外,主题活动也可以由幼儿根据与主题有关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种类型的主题教学活动是生成性的。但是,一般的主题教育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的共生体,开始往往是教师预设目标与内容,但是在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就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活动的环境生成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内容,教师就这些生成性的内容开展活动,最后完成的主题活动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