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怎么写

如题所述

师范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写法如下:

一、社会因素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基本原因

影响师范生就业的社会因素众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就业制度改变了师范生的就业方式

现行的就业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师范生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师范生就业呈现多样化趋势,根据某省2016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报告看,接收师范生生最多的行业是教育行业,占总就业人数 34.59%;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所占比例为 15.79%。

2、师范生就业市场不完善,不利于师范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加剧了师范生就业难

从全国的就业市场看,尽管政府、社会、学校重视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独立的师范生就业机构,师范生就业机构一般隶属于其他的就业机构。

二、学校因素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直接原因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师范生进行职前教育,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就业,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审视师范毕业生就业,学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

1、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影响师范毕业生的就业

从目前,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其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学科为中心”,忽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于社会需求相脱节,亦很少涉及师范类专业以外的课程,也鲜少设计就业创业类的课程。

2、实践类课程缺少,导致师范生缺乏就业能力

尽管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都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发,并且规定实践类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不能少百分这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三、家庭因素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重要原因

父母的期望、职业、地位及社交能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家庭因素对师范生的就业具有重大影响。

1、“望子成龙”的职业心理期盼

家长把自己的不能实现的理想寄于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子女前程似锦,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小有成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所以,无论处于什么地位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胜于”自己,因此,这种心理无疑展现在行动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

2、“高投入高回报”的职业待遇期望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补偿制度,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较大的投入,有不少家庭投入的资金占家庭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甚至可让有些家庭背负债务。因此,师范生找一个理想的就业单位对一个家庭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自身因素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师范生属于高知人才,其就业期望值相对较高,师范生就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师范生自身能力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1、能力结构不完善

部分师范生的只注重知识的学习,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遇到难题手术无策。因此,很多师范生进入职场后,不能很快的融入社会,给人的印象是书生气十足,一味套用理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择业期望过高

“精英情结”仍在师范生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师范生择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选择热门行业,希望留在条件好的大城市,期望薪酬普遍过高。

综上,师范生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生日益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从社会、学校、家庭、师范生自身等方面,研究影响师范生的就业因素,为探寻促进师范生就业的路径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